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排污收费制度曾是国家控制污染的一项环境政策,也是筹集工业污染治理资金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这一制度逐渐显露出执法刚性不足、征收标准和效率较低,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国务院部署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行业组织和多方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反复研究西就该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草案)》。该草案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之后,第一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税法法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6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税法》的正式实施,使排污费制度成为历史,环保税法遵循将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平稳转移原则,主要表现将排污费的缴纳人作为环保税的纳税人;该法确立了多排多征、高危多征、少排少征的减排激励机制;确立了“企业申报、税法征款、环保协作、信息共享”的税收征管模式,形成合力强化企业治污减排责任,完善我国绿色税制体系;预算法规定,税收收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原来由排污费安排的支出纳入同级别财政预算,将按照力度不减的原则予以充分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实施环境保护“费改税”。

(2)结合材料说明《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过程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①排污费的制度缺陷不能适应严峻的环境形势,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费改税势在必行。②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环保意识,强化企业治污减排责任,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有利于规范政府分配秩序,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强化预算结束,构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税制体系。④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⑤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环境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①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环保税法的制定,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开展。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党的主张制定环境税法草案,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充分反映民意,保障人民当家做主。④环保税法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出台,使环保征税做到有法可依,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 【解析】本题以国家实施环境保护“费改税”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税收的特征和作用、市场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所学的经济知识,设问指向国家为什么实施环境保护“费改税”,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本题可以从税收的特征和作用、市场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分析。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说明《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过程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属于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给出相关的情景材料,且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从逻辑思维形式讲,此类题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主观题。解答此类题须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按照上述原则,分别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5月,一本由微软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小冰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发行,该诗集收录了其创作的数万诗歌中的139首。此前,微软还让小冰在天涯、豆瓣、简书等平台,用27个笔名发表自己的诗歌,并没有被人“识破”。据说,为了达成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10000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冰具有独立的意识,是新的实践主体

B. 科技进步让人工智能成为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C. 小冰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

D. 人工智能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模拟人的思维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典故表达了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思想,突破了“文明冲突论”的窠臼。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下列与“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蕴含哲理一致的观点是

A.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查看答案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②对各项具体工作都有指导意义,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71130日,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首批探测成果公布。根据“悟空”的观测数据,在1.4万亿电子伏特(TeV)的超高能谱段突然出现剧烈波动,呈现一个“尖峰”。这可能预示着宇宙中存在“质量为1.4TeV左右的新粒子”或者“尚不为人知的单能态TeV粒子加速器”。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个精细结构最后能得以确证,这将是粒子物理或天体物理领域的开创性发现。悟空“火眼金星”的发现说明

①科学实验活动是人类获得一切正确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工具的革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宇宙现象的存在和发现是人类实践的结果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12月,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古老文明与新锐科技在乌镇浪漫交融:秦始皇陵的兵马俑、紫禁城的端门数字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散落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的国之瑰宝,通过互联网交互系统在江南水乡邂逅。通过“互联网+中华文明”的结合,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可以与寻常百姓的生活深度融合,厚重的传统文化可以跳出轻盈的舞步。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促进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对接

③运用现代传媒有利于更好地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互联网+中华文明”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