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据此回答题。 1.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据此回答题。

1.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哲理

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⑶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⑷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A. ⑴⑵⑶    B. ⑴⑵    C.     D. ⑴⑶

2.上句诗体现了认识论的( )哲理

A. 客观事物变化导致认识的变化

B. 人与万物相区别的特点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 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

 

1.A 2.C 【解析】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本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著名的诗作为背景材料,从辩证法和认识论角度分别考查联系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这句诗的意思是春天来临,水温提高,喜欢戏水的鸭子最先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其蕴含的哲理是要告诉人们实践的重要与可贵,告诉人们事物是联系着的,孤立的事物不存在。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①②③项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反对主观臆造,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道理,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书是知识的源泉

C. 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 要爱护环境

 

查看答案

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

A. 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 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查看答案

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是因为王安石

A. 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 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 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 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查看答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 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 ⑴⑵⑶⑷    B. ⑴⑵⑶    C. ⑴⑵⑷    D. ⑵⑶⑷

 

查看答案

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1)(4)    B. (2)(3)    C. (1)(3)    D. (2)(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