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示意图 注: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

材料一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示意图

注:资源型城市是指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材料二  “资源诅咒陷阱”是指一些地方过度陶醉于自然资源优势不能自拔,固化于产业链的低端,致使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核心竞争力缺失,持续增长乏力,使得丰富的自然资源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福音”。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全国有262个城市被确定为资源型城市。

(1)结合材料一,简要描述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资源型城市避免陷入“资源诅咒陷阱”提出合理建议。

 

(1)①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一般要经历兴起期、成长期、繁荣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②如果在繁荣期,能够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型城市就可能走向新生期;否则就容易陷入持续的衰退。 (2)①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替代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④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宏观调控。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简要描述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本题是图表类主观题,图表题的答法是“三审两比”:一是审表的名称,把握主旨;二是审表中内容,对表中内容进行横比和纵比,坚持横向找差距,纵向找变化。最后要读小注,作出必要的补充。具体到本题,根据图示可知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一般要经历兴起期、成长期、繁荣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如果在繁荣期,能够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型城市就可能走向新生期;否则就容易陷入持续的衰退。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为资源型城市避免陷入“资源诅咒陷阱”提出合理建议。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切入点是资源型城市避免陷入“资源诅咒陷阱”,题型属于建议类主观题。根据材料一中图示可知资源型城市避免陷入 “资源诅咒陷阱”的最好办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以本题实质上是要求回答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别进行说明;也可以从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开端。儒家和法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较大贡献。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权利本位,皇权至上,法律是皇权的“附庸”,坚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义务本位,造成了个人权利意识的淡薄。权力至上、权大于法的文化在今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阻碍着法律的贯彻实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

 

查看答案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五一”小长假“人山人海”的集中式出游频繁涌现。京藏高速公路甚至出现最长拥堵记录。为此,有专家建议,分流人潮除“精细化”交通管控措施外,根本之策在于进一步完善全民带薪休假制度。专家观点的最合理之处在于

A.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B. 是对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

C. 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人民网《好人365》栏目推出以来,引发了网民的持续关注、点赞和讨论。网民通过评论、留言,表达了对“中国好人”的赞叹、敬佩和景仰。许多网友还留言:好人们的事迹是盛满爱的“心灵鸡汤”,弘扬了真善美,传播了正能量,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崇尚、学习、争当“中国好人”的巨大热情。这形象地说明了

A.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B. 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决定作用

C. 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D. 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查看答案

微公益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个人付出微小代价,就能对别人有所帮助。不起眼的微公益却能形成社会巨大的正能量,这表明

A. 有量变就必然引起质变    B. 整体功能等于所有部分功能的总和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一心向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