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 12月 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 201...

2017年 12月 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 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从1962年开始,三代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经 55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造成了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海。

最初,由于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塞罕坝人因地制宜,通过不断改进传统育苗法、种植法与造林机械……造林成活率达到了 90%以上。目前,塞罕坝林业资源经济总价值为152.9亿元,且每年可产生120亿元的生态服务效益,完美地诠释了绿色发展的真谛。塞罕坝人获奖,是中国在改造和治理日益严重的荒漠化进程中,为全世界提供的又一“中国方案”、“中国智慧”。非洲绿色和平组织菲利斯·恩刚伽说:“在非洲大部分未开垦的地方是沙地,中国变不可能为可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在非洲创造沙地变绿地的可能”。

几代塞罕坝人用心血和汗水凝聚成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塞罕坝精神,这一精神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

(1)塞罕坝人的成功是人类践行绿色发展的范例,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观点说明其所取得的成就。

(2)塞罕坝人用汗水凝聚成的的塞罕坝精神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结合这一精神的内涵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予以说明

(3)请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拟定 2条公益广告宣传语。

 

(1)①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高寒、高海拔地区沙地的特点,因地制宜,不断改进育林方法以提高造林成活率;②坚持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或全面的观点),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变荒原为林海,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③坚持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为全世界治理荒漠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2)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丰富和发展、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提供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典范,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答案示例:“绿化与发展双赢,生态与和谐同行”、“共建生态产业,共享绿色文明”。每条2分。 【解析】本题以“塞罕坝精神”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不同模块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难度较大,第三问属于开放性问题,比较简单。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观点说明塞罕坝人所取得的成就。需要调用的知识是矛盾的观点,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取舍。据材料可知,“塞罕坝人因地制宜,通过不断改进传统育苗法、种植法与造林机械……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1962年开始,三代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经 55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造成了 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海”,把不毛之地变为林海,做到了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在非洲大部分未开垦的地方是沙地,中国变不可能为可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在非洲创造沙地变绿地的可能”,说明对全世界有借鉴意义,坚持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第二问,要求结合“塞罕坝精神”的内涵说明其文化意义。设问没有限定知识范围,只能通过关键词“塞罕坝精神”的内涵来展开横向联系,“塞罕坝精神”的内涵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对接教材知识,归纳其意义:该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也是时代精神,是奉献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把相关的知识点与其精神内涵对接即可得出答案。 第三问,请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拟定2条公益广告宣传语。属于开放性问题,广告语要求寓意深刻,朗朗上口,字数通常不超过20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伟大”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即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查看答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项 目

粮食生产能力

农民人均可支配

农村贫困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

(万吨)

收入(元)

(万人)

比(倍数)

 

 

 

 

 

 

2013年

60193.5

8896

9899

3.03

2016年

61623.9

12363

4335

2.72

 

材料二 “一条腿长”(谷物单产高),“一条腿短(劳动生产率低)”,中国水稻、小麦单产分别排名世界第15、22位,农业劳动生产率排名世界第91位,仅为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中国农业现代化指数世界排名第65位,低于中国综合现代化指数世界第54位的排名。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最大的发展不充分。

材料三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与现代化水平,必须按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要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近年来,随着国家在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加大扶持与服务力度,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并日益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意义,并就国家如何加大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政策扶持力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蕴涵的哲理与下列相一致

A. 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B.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C.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查看答案

俗话说冰火两重天、水火不相容。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是一种燃烧污染比煤、油、天然气都小得多的洁净新能源,其价值早在50多年前就被科学界认识到。2017年6月 11日,在我国科学家长期的试验探索和科学研究下,我国在全球第一个实现海域可燃冰试开采成功。由此可见: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起具体的联系

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并加以利用

实践活动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科学的价值判断是科技突破与创新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改革经历了下列过程:80年代的大文大理模式———90年代的“3+2”模式———2000年后的3+综合模式———目前各地正探索的不分文理 “3+3”模式,到 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高考改革的过程体现了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事物价值大小取决于实践中人的需要

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可推动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