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9月1日,慈善法实施整整一周年。“慈善法实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91日,慈善法实施整整一周年。“慈善法实施一年来,全社会慈善意识普遍增强,慈善行为日益兴盛,慈善工作稳步推进,慈善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表示。

材料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乐善好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然而火热的爱心也时常遭遇现实尴尬—从求助真伪难辨.善款成“糊涂账”到慈善组织饱受质疑,一些不规范的慈善行为将慈善演化为“名利场”,鱼龙混杂,不仅损毁了慈善事业的声誉,还挫伤了社会爱心。发展慈善事业亟待与法同行。2016年3月16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慈善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对于骗捐.作捐,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慈善法》把慈善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使法治精神引领.规范.促进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美德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慈善法》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扶贫.济困的公益活动。中国目前还有5500多万贫困人口,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政府加大公共资金投入,实施扶贫项目带动,但要高效精准扶贫,更需要了解扶贫脱贫对象的致贫原因和脱贫诉求,有针对性地投入资源.提供服务,显然单纯依靠政府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释放社会向善的力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采取精准“接地气”的扶贫办法,细微帮扶.高效帮扶,以实现脱贫的目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慈善法》能把慈善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法治精神能够引领.规范.促进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美德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知识对“国家需要通过制定《慈善法》向社会释放向善力量,采取“接地气”的扶贫办法,细微.高效帮扶,从而促进脱贫目标的实现”进行评析。

(3)弘扬慈善文化需要规范慈善活动。请就如何规范义捐活动,提两条建议。

 

(1)①法治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精神力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引领.规范.促进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美德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人们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释放更多向善力量,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 ③有利于社会成员在义行善举中不断累积道德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善行从“他律”走向“自律”,达到“利他无欲”的行善境界. (2)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尚有55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努力.法律的完善和社会向善力量的积极参与.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慈善法》的制定,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促进社会向善力量助力扶贫事业的发展;扶贫更需要政府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完善扶贫体制,求真务实地了解致贫的原因和脱贫的诉求,让扶贫精准.高效。 (3)答案示例: ①让义捐活动在媒体的监督下开展; ②做好义捐账目,公布善款去向. 【解析】本题以慈善法实施一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思想道德建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法治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精神力量,会对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法治精神有利于人们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法治精神有利于社会成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善行从“他律”走向“自律”等方面进行说明。 (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困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努力、法律的完善和社会向善力量的积极参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慈善法》的制定会促进扶贫事业的发展;扶贫需要政府完善扶贫体制,了解致贫的原因和脱贫的诉求,让扶贫精准、高效等角度进行说明。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让义捐活动在媒体的监督下开展、做好义捐账目,公布善款去向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改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向何处去”成为时代之问。

2017年11月1日,联合国第72届联大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联大一委)通过了“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载入这两份联合国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再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中方将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全球安全治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方案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经济企稳。

材料一  2017年我国赤字率保持在3%,适度扩大支出规模,提高支出的有效性和精准度,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财政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支持制造业改造升级。

材料二  2017年4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简并增值税税率结构,取消13%的增值税税率,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进一步加大减税力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积极财政政策在助力经济企稳中的作用。

(2)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要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实施减税政策。”运用财政与税收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查看答案

20176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并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强调要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迈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举措体现了

①果断抓住时机,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好主流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③坚持系统优化方法,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

④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问题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奉行加法的时代.很多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无休止的加法,往往让人不能承受之重。其实人生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这就是一种减法哲学。减法哲学告诉我们:减出轻松,减出健康,减出快乐,减出幸福。这表明(    )

①“加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减法转化

要调控好加法减法的度,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③“减法作为关键部分,其功能关系人生整体的轻松和自在

④“加法减法同等重要、不可或缺,都能让人生更幸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城镇化建设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③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适应性活动

④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