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完...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虽然普通话早就被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但是,乡音难改。受传统习惯、文化氛围、经济发展程度、传播等方面影响,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说明它的推广普及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但正如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所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 ……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材料二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1)如今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但是推广工作依然艰难。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2)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结合材料,请运用“意识的本质与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

(3)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请根据材料二中“方言进校园”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1)①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受周围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们在长期使用方言环境中形成的语言习惯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②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方言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生活与生产实践的产物,也必将在生产生活中延续。③文化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媒等因素的影响,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依然艰难。 (2)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方言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与实践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乡音难改,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一些方言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这正是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 (3)示例:通过黑板报、班会等校园活动的形式,收集、介绍当地方言;利用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寻找当地方言产生的根源;等。 【解析】(1)如今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但是推广工作依然艰难。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推广工作依然艰难的原因,然后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征、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方面,说明 长期使用方言环境中形成的语言习惯具有稳定性,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同时,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媒等因素的影响,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依然艰难。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请运用“意识的本质与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 从材料中看到,乡音难改,但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可运用“意识的本质与作用”的知识,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方面,对题中观点进行说明。 (3)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请根据材料二中“方言进校园”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中已经有提示,要结合材料,并结合本校实际,从多角度提出方言进校园活动的具体建议,可形式多样,要有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O二O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O二O年到二O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人文——最关的是人。美丽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踏踏实实去创造、去实践。分清身边的美与丑,节约身边的一滴水、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扶起摔倒的老人、陶冶高尚情操……美丽就在这些细节当中。“美丽中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美、创造美,更需要不断地呈现我们的道德之美、人性之美。

(1)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简述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原理分析我们该怎样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

 

查看答案

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所以,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到二O二O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l)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依据。

材料二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和定力;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乡村振兴中是如何作为的。

 

查看答案

201712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8年的第一项重点工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2018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改革,降低物流成本。

(1)请结合材料一阐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有力有序做好经济工作

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力有序做好经济工作。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政府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是如何履职尽责的。

 

查看答案

中国人对“房”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老一辈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但现在,全民炒房、全民囤房似乎成了城镇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唯一选项。这体现了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往往因人而异

②人们的价值判断建立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

③人们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共有央企196家。从20166月至20178月,有七次央企重组。分析称央企重组将提速,未来央企数量有望减至90家以内。央企重组意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行业地位和话语权。这说明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社会意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一般起促进作用

④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