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把深化供给侧结构...

201712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8年的第一项重点工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2018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改革,降低物流成本。

(1)请结合材料一阐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有力有序做好经济工作

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力有序做好经济工作。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政府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是如何履职尽责的。

 

(1)①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有利于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②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利于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③深化能源行业改革,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①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职能,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为企业转型升级、经济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②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为制造业等企业升级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③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法定职责必须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支持,有力有序做好经济工作。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阐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 材料指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2018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可结合材料一,从处置“僵尸企业”,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培育新动能;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等方面,阐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分析政府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是如何履职尽责的。 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政府的具体做法,与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相对应,从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职能、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等方面,分析政府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是如何履职尽责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人对“房”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老一辈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但现在,全民炒房、全民囤房似乎成了城镇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唯一选项。这体现了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往往因人而异

②人们的价值判断建立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

③人们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共有央企196家。从20166月至20178月,有七次央企重组。分析称央企重组将提速,未来央企数量有望减至90家以内。央企重组意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行业地位和话语权。这说明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社会意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一般起促进作用

④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共享汽车在一线城市开始出现,因其具有价格低廉等特点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车辆较少,取车、停车不太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剐蹭或其他事故,责任难以认定等,这也让人们对这一新业态产生疑惑。面对这一疑惑,我们应

①抓住重点的同时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

②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既分清主流和支流又抓住主流不忽视支流

④看到新事物在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中飞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就能实现质的飞跃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积极创造事物间的自在联系

④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论语·学而》中有一语“无友不如己者”,古今注疏多有分歧。第一种解释: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为朋友;第二种解释: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第三种解释:不要结交那些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不志同道合的人。相比较而言,前两种解释都有矛盾之处,最后一种解释更接近孔子的思想。这说明

A. 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B. 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C. 真理具有客观性,在多种不同的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D. 认识总是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