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缺乏道德的市场,难以撑起世界繁荣发展的大厦。这启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A. 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 B. 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C. 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 须牢牢抓住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极盛会,于2016年10月下旬举行,现场揭晓“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国学传播奖”等重要奖项。该活动的举办( )
①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②将会决定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将激励我们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④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作为儒家学说经典的《论语》《礼记》等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
B. 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西方的广泛认同
C.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 文化创新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在吸收我国前人书法成就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主要表明( )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除了“不忘初心”,同样备受瞩目的一个词是:文化自信。这也是一个半月以来,习近平至少第三次提“文化自信”。足见这4个字在他心中的分量。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中国极为重视的第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种文化自信源于
①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国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艺之美。这说明( )
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