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 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C. 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D. 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解析】孔子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C项与题意相符;A项是可知论的重要观点,与题意观点不符;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离不开社会实践,但又并非必须从亲身的实践中获得,人们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正确的认识,故B项说法错误;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认识并非一定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故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A.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中的这一做法没有看到:

①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是相互对立

②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具有同一性

③要拥有真正幸福必须走出狭隘的自我

④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有识之士纷纷挺身而出。为巩固统治者的地位,诸子开展了一场跨越300余年的大辩论。对此,有学者指出,诸子的思想固然深刻,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使社会长治久安,因为他们的思想仅仅是“治之术”,而非“治之道”。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道”应该

①着重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主要矛盾

②自觉遵循支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

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先导作用

④坚持实现人民利益与调动人民创造性的有机结合

A. ②④    B. ②③    C. ③①    D. ④①

 

查看答案

钱钟书先生说过:“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你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钱钟书先生的观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事物的属性会随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做出合理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