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有关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影响,认识正确的有( ) A.权力集中在中央,由国家直接...

有关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影响,认识正确的有( 

A.权力集中在中央,由国家直接掌握人财物资

B.政企不分,忽视了商品生产和市场作用,不利于资合理流动

C.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保证了社会公平

D.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D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不符合题意,因为权力集中在中央,由国家直接掌握人财物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不能保证了社会公平故排除;选项D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凯恩斯是现代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的观点的有(    )

有效需求的大小,与消费倾向等心理因素有关

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

集中决策体制下,不可能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舍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源自于我国的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聪慧的古人利用土圭(一种古老的天文器材)测日的方法,定下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大节气。之后,通过农业生产的实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但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习俗来说并非一劳永逸。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就在创新,让其接地气、扎根人心,将之与老百姓的生活衔接、回归生产生活日用,让民众都自发参与、自发传承,让二十四节气也能与时俱进。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确立二十四节气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3)截止20161130日,我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共31处)。我国为什么要积极申遗?请列举两条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长征伟大壮举铸就了伟大长征精神。这一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长征精神对我们取得长征胜利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说明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3)班级召开“我为长征精神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长征精神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①立场的不同会导致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事物的复杂性会导致人们认知的片面性

③人脑的复杂生理结构是产生意识的基础

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复写”通常意味着“改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1998年教育部为拓宽专业面,决定自1999年起调整招生政策,高校不再直接招收儿科专业的本科生。然而,“二孩”政策的出台,使“儿科医生荒”更加凸显。为此,20162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两部门宣布,将采取多项措施,恢复儿科专业本科生摺生。这一招生政策的变化说明

①真理具有条件性,要在认识中发现和发展真理

②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导致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人们的真理性认识总是包含着许多谬误的成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