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舍国教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舍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源自于我国的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聪慧的古人利用土圭(一种古老的天文器材)测日的方法,定下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大节气。之后,通过农业生产的实践,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为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但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习俗来说并非一劳永逸。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就在创新,让其接地气、扎根人心,将之与老百姓的生活衔接、回归生产生活日用,让民众都自发参与、自发传承,让二十四节气也能与时俱进。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确立二十四节气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3)截止20161130日,我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共31处)。我国为什么要积极申遗?请列举两条理由。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实践,为确立二十四节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素材,推动了二十四节气的改进和完善;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农牧业生产实践中的成功运用,验证了二十四节气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体现了确立二十四节气的目的和价值。 (2)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关键就是自觉投身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去,从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贴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实际,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进行保护与传承;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和自觉性,发挥人民群众在保护与传承中的主体作用;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新)中推进保护与传承。 (3)【示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国积极申遗,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我国积极申遗,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我国积极申遗,有利于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我国积极申遗,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我国积极申遗,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我国积极申遗,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国积极申遗,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解析】本题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舍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确立二十四节气过程中的作用。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故主要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说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实践,为确立二十四节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素材,推动了二十四节气的改进和完善,另外,需要说明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农牧业生产实践中的成功运用,验证了二十四节气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体现了确立二十四节气的目的和价值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首先,本题着重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角度,分析说明要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关键就是自觉投身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进行保护与传承。其次,从文化创新的主体的角度,分析说明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和自觉性,发挥人民群众在保护与传承中的主体作用即可。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分析我国积极申遗的原因,并列举两条理由。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从其原因的角度来看,主要说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国积极申遗,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更是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的需要即可。其理由,主要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的角度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长征伟大壮举铸就了伟大长征精神。这一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长征精神对我们取得长征胜利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知识,说明长征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3)班级召开“我为长征精神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长征精神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①立场的不同会导致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事物的复杂性会导致人们认知的片面性

③人脑的复杂生理结构是产生意识的基础

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复写”通常意味着“改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1998年教育部为拓宽专业面,决定自1999年起调整招生政策,高校不再直接招收儿科专业的本科生。然而,“二孩”政策的出台,使“儿科医生荒”更加凸显。为此,20162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两部门宣布,将采取多项措施,恢复儿科专业本科生摺生。这一招生政策的变化说明

①真理具有条件性,要在认识中发现和发展真理

②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导致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人们的真理性认识总是包含着许多谬误的成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是因为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④扶贫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再穷不能穷教育。“扶贫必扶智”说明教育

①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②能够为人们摆脱贫困提供智力支持

③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起着决定作用   

④是文化传播交流、继承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转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照搬兵书,不知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大败于长平,给后人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纸上谈兵”错在

①忽视了战争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②没有做到从战争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③否认了兵书理论对战争的积极指导作用   

④没有将兵书与战争实际具体的统一起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