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但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后者认为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正式实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史记·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以赭鞭(一种红色的竹根)鞭(此意为采掘)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在其后漫长的理论与实践中,中医药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有效地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民国以来,随着西洋医学的源源输入,自清代形成的中西医汇通思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企业品牌度不够、企业规模小等问题。同时,消费者对中医药普遍存在不信任感。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甚至断层,直接导致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理念产生陌生感;再加上西医西药文化近百年的营销传播,中医药的市场地位不断下滑。用中医药这把钥匙打开中华文明宝库,必须坚持中医药理论自信、实践自信与学术自信,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中医药文化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中医药企业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3)某市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请就该活动拟定两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文字在20字以内。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材料一  随着“中国梦”的提出,人民幸福被写在了党和国家的旗帜上。当前,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多元复杂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传统幸福观的历史性嬗变。资泺占有幸福观、物质享受幸福观、以权力为追求目标的幸福现在青少年群体中不断渗透。构建我国科学的公民幸福观,并赋予其时代内涵,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材料二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完善群众文艺工作机制、培育和壮大群众文艺力量、加强群众文艺阵地建设管理等,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的知识,说明我国构建科学的公民幸福观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繁荣群众文艺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反腐题材剧《人民的名义》赢得了中国社会各阶层观众的喜爱,播出期间其收视率、最击率占据各大排行榜首位。该剧取材于现实,把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反腐败斗争呈现在公众面前。通过生动的艺术形式、巧妙的剧情构思和演员高超的表演技能,诠释了人民检察官的光辉形象。该剧反腐高度、社会深度,较以往作品有大的突破,自始至终贯穿着深沉的人民情结,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温暖、正义的力量。

结合材料和“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该剧的成功对我国文艺创作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继承古代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容纳不同的发展路径与治理理念,探寻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想的融通、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的结合,深化与沿线国家和世界人民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现中国对全球治理新理念的思考。“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化。各种文明、各种发展模式相得益彰、美美与共,开创中华文明与欧亚非其他古老文明共同复兴的美好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对此,马克思将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即辩主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表现在它

①实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②是近代以来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