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于2017年10月1日施行。

材料:《民法总则》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也克服了原有法律中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内容,增加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内容,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已有的分则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

(1)根据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阐述《民法总则》制定过程如何处理与《民法通则》的关系。

(2)民法总则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先贤法治文化及其哲学智慧,请列举两条与法治相关的古诗词、名言。

 

(1)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部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民法总则》的制定离不开对通则合理内容的继承;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原有的通则基础上实现突破,增加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创新理念,既保留了民法通则中的积极因素,又作了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坚持了创新意识或革命批判精神。 (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者,定分止争也;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根据要求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解析】(1)本题属于措施类简答题,要求分析《民法总则》制定过程如何处理与《民法通则》的关系。考生分析时要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从结合材料分析,“《民法总则》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也克服了原有法律中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内容”体现了辩证否定观是事物对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民法总则》增加了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内容,体现了辩证否定观是发展的环节;《民法总则》保留了《民法通则》中的积极合理因素,克服了《民法通则》中不合理因素,体现了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2)设问要求列举两条与法制相关的古诗词、名言。考生分析时要明确题目要求,抓住题目中关键词,与法制相关的古诗词、名言,从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法者,定分止争也、法者,天下之公器也等方面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汉景帝第三子刘德非常喜好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大批正本古籍,数量上超过了当时国家藏书,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刘德收集整理古籍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伦敦得名“雾都”,根子是工业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伦敦的雾霾让数以千计的老百姓搭上性命。英国随后果断推行《清洁空气法案》,英国各地还出台一系列配套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终于控制住了污染。到1980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5天。

有人依据英国成功治理雾霾的事例,认为:我国治理雾霾实际上并不难,只要移植并实施英国《清洁空气法案》及其配套法规,雾霾治理就能取得显著成效。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辩析。

材料二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是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可动摇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逐步改革创新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设,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顺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和农户保留承包权、流转经营权的意愿,201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推进农业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实行三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以往在保护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时,往往围绕着“拯救”而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紧张状况,但这种热潮过后,便难以为继。

 对此,有专家建议,应注重文化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即不能只保护某项传统工艺本身,还应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和生态环境,形成一个生态链保护体系。同时,应避免千篇一律的保护模式,要对每项传统工艺的特点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对其生命力进行评估,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引导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 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说明专家建议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将引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但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作为颠覆性技术,可能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我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

 

查看答案

对转基因食品,有人认为它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有人认为它违背自然法则。我们对转基因食品要看清其利与弊,更要弄清楚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得出这一结论要依赖于实践并得到实践的检验。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

所谓一分为二的观点,就是要看清事物的优点和缺点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在一项测验中,应试者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将一个瓶盖拧开?第一位拧了几分钟没有打开,就拿出了手帕包在瓶盖上面拧,还是不行;第二位身强力壮,显然力气不小,拧了半天也没有打开;第三位以为是他们拧的方向不对,于是反方向拧,还是不行。这时,测试者从书桌下掏出一个螺丝刀,在瓶口轻轻地启动了一下,然后轻松地拧开了盖子。这个事例说明(  )

惯性思维会造成陈旧的思想观念

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人们改变事物的属性

打破惯性思维,能取得新突破

善于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我们取得成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