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伦敦得名“雾都”,根子是工业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伦敦的雾霾让数以千计的...

材料一 伦敦得名“雾都”,根子是工业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伦敦的雾霾让数以千计的老百姓搭上性命。英国随后果断推行《清洁空气法案》,英国各地还出台一系列配套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终于控制住了污染。到1980年,伦敦的雾日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5天。

有人依据英国成功治理雾霾的事例,认为:我国治理雾霾实际上并不难,只要移植并实施英国《清洁空气法案》及其配套法规,雾霾治理就能取得显著成效。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辩析。

材料二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是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可动摇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逐步改革创新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设,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土地承包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分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顺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趋势和农户保留承包权、流转经营权的意愿,201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推进农业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实行三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1)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英国治理雾霾的立法具有共性意义,借鉴英国成功的经验,有助于我国治理雾霾。(肯定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国情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不尽相同,借鉴英国经验要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指出其不足并说明理由)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国治理雾霾需要全社会成员从一点一滴的节能减排小事做起,经历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才能取得显著成效。(指出其不足并说明理由) (2) (1)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②我国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要求创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更好地维护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权分量”改革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遵循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本题以加强对雾霾的治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有人依据英国成功治理雾霾的事例,认为:我国治理雾霾实际上并不难,只要移植并实施英国《清洁空气法案》及其配套法规,雾霾治理就能取得显著成效。请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辩析。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合理性的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足之处的原因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实行“三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要求: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然后结合我国实行“三权分置”改革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以往在保护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时,往往围绕着“拯救”而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紧张状况,但这种热潮过后,便难以为继。

 对此,有专家建议,应注重文化保护的整体性原则,即不能只保护某项传统工艺本身,还应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和生态环境,形成一个生态链保护体系。同时,应避免千篇一律的保护模式,要对每项传统工艺的特点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对其生命力进行评估,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引导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1) 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说明专家建议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将引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但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作为颠覆性技术,可能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我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

 

查看答案

对转基因食品,有人认为它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有人认为它违背自然法则。我们对转基因食品要看清其利与弊,更要弄清楚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得出这一结论要依赖于实践并得到实践的检验。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

所谓一分为二的观点,就是要看清事物的优点和缺点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在一项测验中,应试者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将一个瓶盖拧开?第一位拧了几分钟没有打开,就拿出了手帕包在瓶盖上面拧,还是不行;第二位身强力壮,显然力气不小,拧了半天也没有打开;第三位以为是他们拧的方向不对,于是反方向拧,还是不行。这时,测试者从书桌下掏出一个螺丝刀,在瓶口轻轻地启动了一下,然后轻松地拧开了盖子。这个事例说明(  )

惯性思维会造成陈旧的思想观念

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人们改变事物的属性

打破惯性思维,能取得新突破

善于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我们取得成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让有恒产者有恒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着眼长远,着力当下,抓紧解决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产权保护精度,加快建立产权保护长效机制,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这些要求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敢于突破一切成规陈说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④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李克强在20176月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会见企业家代表时指出,国际上一些领域出现产能过剩,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很多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一个结果。在消化过剩产能方面,中国为自己的结构性改革做出了努力。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结构性改革是基于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改革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产能过剩,表明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④改革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推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