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这首诗体现的道理是    (       )

A.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符合题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名句主要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唐代高僧慧能把印度佛教中国化。创立禅宗,他的《六祖坛经》是中国人写的唯一被尊为“经”的佛教典籍,被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五大洲。这表明

A. 吸收外来文化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唯一基础

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C. 伟大人物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D.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查看答案

中国式一词几乎成了中国人劣根性的集中写照和直白调侃。中国式剩宴”“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到此一游”……让人情何以堪!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  )

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西化传统文化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荣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

A. 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C.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 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