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学有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广大劳动群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学有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等。它产生和流传于民间,服务于大众和社会。民间文学蕴含着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的民间风俗习惯、宗教观念信仰和伦理道德价值,是塑造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力量;民间文学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形式充实着民族文化的宝库,并成为世界民间文化的重要财富;民间文学是文艺创作的摇篮和乳娘,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是喝着民间文学的乳汁长大的,比如,屈原的《九歌》就是源于民间祭祀的祭词、祭曲,聂耳的《码头工人歌》则是受到码头工人劳动号子的启发才谱写而成的。

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又是脆弱的。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社会的根基逐渐削弱,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些有说唱特长的民间老艺人也相继离世,民间文学的传承人和受众都逐渐萎缩,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严峻冲击。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

(1)“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又是脆弱的”。结合材料,运角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文艺创作应向群众学习,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的理由。

(3)结合材料,请你为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学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1)民间文学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都有重要作用;民间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支撑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民间文学承载着我国各地域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民间文学是伟大的。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民间文学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文化需求多样化,对民间文学的需求逐渐萎缩,民间文学的传承人也因岁月流逝日趋减少,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挑战。因此,民间文学是脆弱的。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也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能够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文艺创作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虚心向群众学习,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作品,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和社会。 (3)答案示例:大力宣传民间文学的价值,增强保护民间文学的自觉性;充分发掘整理、编辑出版优秀民间文学,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加快培养传承优秀民间文学的专门人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经典的民间文学以吸引更多受众;为民间文学的抢救和保护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支撑。 【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为话题,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特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角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民间文学既是伟大的,又是脆弱的”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首先可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中华文化的特点分析说明民间文学是伟大的,然后考生可以从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民间文化逐渐萎缩的角度分析说明民间文学是脆弱的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文艺创作应向群众学习,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因此考生可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比较开放,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请你为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学遗产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考生所提建议只要符合主体,具有操作性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要复兴,文化当振兴。文学之美,在2017年春天变得时尚而风雅;一脉书香,在微微润湿的春风中发酵成浓郁的芬芳。

《中国诗词大会》的大火让上亿观众领略到了中国文学之美,紧随其后的《朗读者》更是唤起了普通民众品读经典的热情。在《朗读者》中,每期根据一个主题,回顾古今诗词、文学经典、电影桥段,通过人们饱含深情的朗读,以舞台视觉语言辅助呈现,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情感之美;将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完成统一,带给观众一场关于文学与情感的“碰撞”盛宴。参与节目的朗读者,既有专家名人,也有普通百姓;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凡人大爱。从主流媒体的报道评论和微信朋友圈里的点击量转发度看,很有铺天盖地之势。

互联网时代,丰富的是传播介质,不变的是核心价值,唯有扎根生活,服务人民,文艺作品才能获得大家的喜爱,才能生发出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品读经典所传递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让朗读活动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

(3)某校高三(1)班同学准备在本班也举办一次朗读活动。请你为该班同学策划一个主题,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法典》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一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编纂民法典。

2016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民法典编纂工作和民法总则草案的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为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分别3次向社会公众和2次向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材料二 此次民法总则制定的亮点之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客体被首次纳入。民法总则在民事权利一章明确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客体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知识产权单行法律。知识产权是支撑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创新与市场的桥梁,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它是一种生产资料,是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更是一种渗透在终端消费品中的无形资产,对产品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世界上的知识产权强国相比,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差距已不在于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和数量规模,其最大差距在于知识产权未能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因此,“新常态”下知识产权要进一步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法典编纂和民法总则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知识产权客体写入民法总则的经济意义,并探究当前我国应如何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如何脱困,2016年11月17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东北地区脱困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着力解决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管得过多过细以及职能错位、越位、却为、不到位等问题。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破除东北地区浓厚的官僚主义。

材料二    2016年11月22日,《中国经济时报》发文指出:东北之疾,疾在体制僵化。计划经济的巨大惯性仍约束着人们的思维理念,企业活力不足,市场化程度不够,政府作用过强。东北之疾,疾在创新滞后。资源型经济和传统制造业比重过高,技术创新不活跃,产业发展新动能不足。东北之疾,疾在营商环境。政府简政放权不到位,政商关系复杂,市场主体法制观念、诚信意识薄弱,企业营商成本较高。

(1)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意见》中相关要求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在“治愈东北经济之疾” 过程中应采取哪些举措?

 

查看答案

同样的太妃糖,用音调偏高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吃到的太妃糖更甜,而用音调偏低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太妃糖不够甜,甚至有些苦。这项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可以通过改变音乐与味道的搭配使自己吃得更愉悦。这说明

①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会因人而异

②事物的属性由主体需要直接决定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做出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人们的主观感受会随事物属性搭配的变化而不同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7年3月2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迎来了加拿大、比利时等13个新意向成员加入,至此银行成员总数扩至70个。作为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这艘满载希望的航船风帆正劲,它在为亚洲和世界人民创造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推动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从辩证法角度说明

①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