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保护文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年来,敦煌莫高窟旅游人数屡创新高,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使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若限制客流则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锐意创新。历时4年、投资3亿元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于2014年8月投入使用。将莫高窟单日游客承载量由3 000人次提升至6 000人次,达到文物保护、游客承载量和游客文化体验提升的多赢效果。2016年5月,“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经典洞窟首次亮相互联网,向全球开放。

2016年9月,媒体曝出辽宁绥中“最美野长城”被破坏性修复成“平板路”的有关报道,再次引发全社会对长城保护的关注。

(1)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处理好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利用文物对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3)文物保护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请你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保护长城”写两条建议。

 

(1)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游客增多加大了莫高痛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保护与利用的普遍矛盾要求耍承认它、分析它,进而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它。(8分) ②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才能够在有救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达到文物保护、游客承载量和游客文化体验提升的多赢效果。(4分) (2)①文物足小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承载灿烂文化。保护和利用文物为传承中华文叫提供物质载体。(3分) ②文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保护和利用文物有利于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增强各族人民是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4分) ③文物是国家的“金色名片”,保护和利用文物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叫的国际影响力。(3分) (3)①社会团体组织开展保护长城的公益活动,普及长城保护知识。②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引导民众文明出行,争做文明游客。③发挥社区、学校的宣传教育功能,提高民众的保护长城意识。④利用“互联网十公益”方式进行公募活动。⑤发展文保社会组织,扶持文物保护志愿者。 (每项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处理好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对立统一的观点。因此考生首先要说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然后说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就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然后说明怎么对立的,再说明怎么统一的,最后说明要在对立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充分保护,又要合理的利用,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保护和利用文物对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文化的特点的角度分析说明其重要性;然后可以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文物保护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请你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保护长城”写两条建议,属于措施建议类的解答题。考生所提建议只要符合主题即可。 【考点定位】对立统一的观点、文化的特点、文化遗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提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为实现上述目标,中央坚持“分类政策”的原则,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完成一批,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目前,在精准扶贫思想的内容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理念是基础工具,精神脱贫理念是战略重点。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提出“精准扶贫”的政治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阐述党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经济生活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持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实现绿色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材料一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质资源以及多年的边贸建设发展经验。但是,新疆同样存在不少的发展短板,基础产业薄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教育事业比较落后等。长期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2011年~2020年,中央财政支持新疆资金总量将超过2万亿元,这些资金一部分用于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用于教育、医疗、环保、科技、生态建设,这成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材料二 近日,某市出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健全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产业化、市场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治理,投资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严格日常执法监管,实行“行政、民事、刑事”三责并举,从根本上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遏制违法行为,巩固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控制污染、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水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中央财政支持新疆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并说明地方政府如何更好地促进新疆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举措的理由。

 

查看答案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一古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

A. 团结统一精神

B. 爱好和平精神

C. 勤劳勇敢精神

D. 自强不息精神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2016年11月30日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谈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这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可以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②只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③文艺作品只有反映人民生活,才能实现创作风格的统一 

④文艺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在“天宫二号”实验室驻留30天后,“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1月18日成功返回地球。“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上述材料表明(  )

①做好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②质变是量变的基础和前提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事物在量变中不断超越自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