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反腐倡廉是党心所向,民心所思。 材料一 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要“着力构建不敢腐...

反腐倡廉是党心所向,民心所思。

材料一  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要“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对当前反腐败斗争路径选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世界各国的反腐实践一再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因此,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未来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反腐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材料二  被称为“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在某卫视一经播出便掀起了全民追剧热潮。廉洁自律的达康书记,群众至上,雷厉风行;“小官巨贪”的赵德汉,豪宅中的一面墙、一张床全是现金,被抓时痛哭流涕……剧中这些画面,悄然间将“不能腐”“尚廉洁”的理念传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该剧之所以圈粉无数,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写实,戳中了当下中国腐败这个社会痛点。《人民的名义》传递出国家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与必胜信念。随着该剧热播,廉荣庸耻的清新风气正在全社会形成。

电视剧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艺术品种,而现在一些电视剧一味追求搞笑、娱乐至上,卖人气大于卖创作,靠营销大于靠作品,希望《人民的名义》能给电视剧产业界带来一股正气。

(l)结合材料一,从认识论的角度,请你分析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人民的名义》热播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启示。

(3)全媒体时代,不少媒体对“娱乐至上”推波助澜,请你就如何避免“娱乐至上”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1)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②立足于社会实践,结合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的任务与要求;③运用大众传媒等现代科学技术,重视文化内涵、形式及表演方式上的创新;④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共12分) (2)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各国的反腐实践一再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②认识的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党在“制度反腐”这一基调下展开廉政风暴,“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对当前反腐败斗争路径选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腐要创新体制机制,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3) ①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人生可以娱乐,但不仅仅是娱乐。 ②坚持适度原则,适度娱乐可以调节身心,但不能痴迷。 【解析】本题以反腐倡廉是党心所向,民心所思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从认识论的角度,请你分析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认识论的相关知识。首先,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角度说明世界各国的反腐实践一再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其次,从认识的反作用于实践的角度,说明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第三,可以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角度,说明反腐要创新体制机制,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人民的名义》热播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解析试题。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归纳为什么要这样做即可。故考生可以从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立足于社会实践、运用大众传媒等现代科学技术,重视文化内涵、形式及表演方式上的创新以及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就全媒体时代,不少媒体对“娱乐至上”推波助澜,就如何避免“娱乐至上”提两条方法论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人生可以娱乐,但不仅仅是娱乐或者坚持适度原则,适度娱乐可以调节身心,但不能痴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这些改革是中央政府在民生保障方面打出的组合拳,使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以及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使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查看答案

2016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 “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习近平的这一论断的依据在于: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矛盾双方的互相依赖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推动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为热门话题。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②现实联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具体联系加以研究

③立足人的能动认识,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

④把握事物的多样性对人们作出正确决定有重要意义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在年初发布文件,要求对教材进行全面排查,把“8年抗战”字样改为“14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14年抗战”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抗战概念的调整是基于人们对抗战事实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

②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在“8年抗战到14年抗战”的概念变化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③尊重史实,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8年抗战到14年抗战”概念的调整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知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意思是指,法制是国家安定太平的起点,而君子是推行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再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荀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强调法律对于治国的重要性,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②把“君子”当作“法”的本原,是可贵的唯物主义思想

③正确揭示了君子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主次关系

④看到了国家治理要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