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6年12月14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

2016年12月14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下列能说明2017年我国财政政策传导路径的是

①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②下调增值税起征点→企业税负减轻→生产扩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③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贷款成本→投资、消费需求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④加大民生支出力度→稳定社会预期→消费需求增加→拉动经济增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题目中,2017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加大民生支出力度,稳定社会预期,消费需求增加,拉动经济增长。故①④表述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所起到的作用。②选项错误,下调增值税起征点会使企业的税赋增加,而不是减少。③选项表述错误,扩大信贷规模不一定会降低贷款成本,故选B。 点睛: 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是“逆向”调节的,即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向与宏观经济形势是相反的。在国民经济运行出现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增支减税,给经济“加热”,以扩大总需求;在国民经济运行出现总需求过旺时,可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减支增税,给经济“降温”,以抑制总需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大型国企宝钢集团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其持有的公司8亿股A股股份划转给中石油集团, 中石油集团也将其持有的中国石油6.24亿股A股股份无偿划转给宝钢集团,这种以资本运作为纽带 的交叉持股方式备受外界关注。国企之间交叉持股

①是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②可以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③优化投资组合,避免经营风险   

④有利于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下图为G20杭州峰会会标,它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 2016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着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G20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

结合峰会会标的设计,简要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谈谈如何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查看答案

2016年10月19日,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联合编撰的《中国关键词》(第一辑)多语种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进行了全球首发。

《中国关键词》(第一辑)共有综合、党建、政治、经济、外交五个专题。其中“政治篇”“党  建篇”收录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等词条。“经济篇”收录了“全面深化改革”“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国制造2025”等词条。

《中国关键词》用精炼的语言解释每个词语的产生背景、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等,以国外受众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平面、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等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及时持续对外发布,以国际化的视野、新颖的表述方式阐释中国理念,解读中国思想、中国政策和中国发展道路,吸引了海外媒体与读者的关注,成为更好地读懂中国的钥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关键词》是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的。

 

查看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化地实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照法治精神实践的方式、过程和实现的结果。

法律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统治,其后果是造成了法治基础相对薄弱。反映在文化上,人治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深远。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不仅是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必然是人们的政治、文化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