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在完善收人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取得诸多成绩。下列能够...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在完善收人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取得诸多成绩。下列能够体现通过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做法是

A.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

B. 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慈善救助活动

C. 广东省提高城乡居民年度基本医保补贴标准

D. 广州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550元调整为1895

 

D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社会公平。初次分配的主体一般是企业,再分配的主体一般是政府。当前我们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广州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550元调整为1895元”属于是初次分配的调整,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点睛: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3)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 (4)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罚勤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 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土地流转制度已在山东、安徽、四川全省铺开。根据这一制度,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实施这一制度的直接意义在于

A. 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B. 激发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活力

C.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积极性

 

查看答案

假设某国M产品只由甲、乙两家企业提供,售价为10元。2016年,甲企业生产500万件,乙企业生产400万件。2017年,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产品的价格和社会总价值分别是

A. 5元 9000万元

B. 10元 9000万元

C. 5元 18000万元

D. 10元 18000万元

 

查看答案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A. 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查看答案

又是一年圣诞节,如果以1916年上海申报首次刊登圣诞节广告起算,2016年的l2月25日是中国舆论界为耶稣庆祝的第100个生日。圣诞节这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几年来此话题颇多,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而且要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过圣诞,为自己放松找一个借口,让圣诞节融入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种寻找快乐的方式吧.而有的人认为不应过,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国有自己的节日,为什么非要过西方的节日呢?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习俗,这样才有一个国家的特色。弄不懂为什么有些人任何东西都要学老外?难道外国的月亮就格外圆吗?

每一年平安夜的哄闹过后,人群渐次散去,恢复平静的城市,留下满身的疲惫,还有遍城遍地的“海量”垃圾。“圣诞垃圾”成为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狂欢后的无奈。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中国人过圣诞节?请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理由。

(2)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圣诞垃圾”为什么成为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狂欢后的无奈。

(3)从文化生活角度,圣诞“狂欢节”如何让城市不再垃圾遍地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即“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

 材料一  产权制度改革是指中国经济市场化道路上对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进行的改革。某地农村的新集体经济普遍进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制度创新,明晰各类生产要素产权归宿问题。改革开放至今,村集体经济从1.0发展至4.0,经历了办农业、办企业、办物业、搞资本运作4个阶段,主要形成了资产租货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联合发展型4种发展模式,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分配机制,从共建到共享,实现了强村富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当地新集体经济是如何从产权制度改革中受益的。

材料二  重视激活主体责任是该地新集体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该地的总体经验是: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动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切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委会实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创造公平、公正的议事环境;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的路径,把经营管理的才能和村民自治制度运用到发展新集体经济中。广大村民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发挥主人翁精神,实行村民自治,为全村致富出谋划策。

(2)在基层民主建设中该地重视激活主体责任。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