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人民日报记者:总理,您好。我们注意到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不知道您为什么对这件事那么看重?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读书感受?谢谢。

李克强: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谢谢!

“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理由。

 

(12分)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通过阅读和思考,可以揭示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2分)②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阅读形成的正确意识,有利于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2分)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阅读好的作品,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2分)④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必须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2分)⑤认识又服务于实践,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加创新力量;(2分)⑥认识具有无限性。阅读是每一个公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重要的途径,全民阅读有利于增强整个社会的道德力量。(2分)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一观点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首先需要明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即唯物论与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该观点强调通过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体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强调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另外,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阅读好的作品,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强调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强调认识又服务于实践,认识具有无限性。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辨析题解题思路:①把握材料的中心点;②寻求事与理的结合点;③组织答案时尽量运用背景材料进行相关分析。高考时,同学们一定严格按照辨析题解题总体要求答题,记住按以下步骤进行: 1.审题要细致:一审背景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以及与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审题目,明确题目类型,找出辨析点,寻求事与理的结合点,确定答题的切入点。 2.步骤要清晰:一是明确辨析点,一点一点地辨,一层一层地分析。二是解答必然点,针对结论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三是展开讨论点,对每一个辨析点中合理因素和错误成分展开充分的分析论证。四是补充遗漏点,有针对性地补充其所需要的条件。 3.环节要完整:一是解释概念与特定词语。二是肯定合理成分并说明理由。三是否定错误成分并说明理由。四是小结,扼要概括上述分析并作出判断。对于错误观点,要指出其实质和危害以及正确的说法是什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粮食安全与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的推进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威胁。土地、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出粮食生产领域;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造成粮食污染;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方面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为此,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材料二:社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民进城,如何促进社会融合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W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村居民进一步市民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谈谈怎样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结合材二,说明促进农民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查看答案

“如果本身发光,何惧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下列节选的诗句蕴含的人生哲理与其相同的是

①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②伸出双手,也捧不起水中的月亮 

③名利从来是鲜花,也是枷锁

④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与其诅咒,不如自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写到:“诗经上有句诗,‘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也是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我想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我所希望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写下我对中国哲学史新的理解和体会。”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这里的基本特点包含着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②这里的基本立场符合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

③这里的基本观点强调实践观这一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④这里的基本方法是指辩证否定这一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查看答案

下面漫画《在阻止别人前进的同时,自己也停止了前进》给我们哲学启示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这要求我们不能孤立的看问题

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不可能的,要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④一切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这要求我们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美学上在讲到艺术创作灵感和境界时有所谓“静照”一说。它认为,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其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然而,艺术境界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的“充实”,由“心远”接近“真意”,艺术家由此创造出引人入胜的作品。“静照”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特点可以佐证

A.艺术作品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努力

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双方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D.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