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 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

材料一 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制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蓄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眷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2)面对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企业应如何应对才能取得更大发展?

 

(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6分)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6分) (2)树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高新产业,增加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4分)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和管理形式形成竞争优势;(3分)诚信经营,树良好企业品牌和形象。(4分) 【解析】(1)本题考察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有关知识,要求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即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即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我国之所以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因为出现了供需结构性矛盾,供给不适应需求的需要,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所以回答本题可以从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角度结合材料进行说明;可以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角度进行说明。 (2)本题考察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要求结合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形势,说明企业应如何应对才能取得更大发展,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国家之所以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因为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所以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做好市场定位,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供给侧改革强调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所以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同时,企业要诚信经营,注重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占有率。 【考点定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企业的经营。 【名师点晴】回答本题要注意考察范围的界定,要明确设问类型,要结合材料获取有用信息,调动所学组织答案。第一小问要求运用生产和消费关系的知识进行说理,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学生首先要明确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具体关系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挑选出成为原因的知识点,分别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第二小问考察企业经营的知识,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学生首先明确企业经营的有关措施,然后结合材料找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做法,选择有关企业经营措施的知识点,结合材料指出企业具体经营措施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现依法治国,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著名的晋商乔致庸做生意,讲究一个“信”字,这是乔家的传统,是晋商的传统,更是整个商界应该传承的商业品格。古人常说,无信不商。在乔致庸眼里,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与规则维持,当前,推进依法治国,企业应该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

材料二 中华法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代社会既有“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理念,也有“君权至上、法自君出”“等级有序刑不上大夫”等思想。近代中国,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开始与西方法律文化有了冲突与融合。

2016年4月12日,长春市召开依法建设十件实事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加强宣传片引导,树立主动宣传意识,善于发挥好主阵地和新媒体的作用,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感染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分析中国法治文化的历史和长春市法治建设的做法对推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德、日、意等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所挑起的,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争伤亡损失无数,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于2015奶奶9月3日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仪式并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

材料二 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未来纪念抗战胜利,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出发,分析弘扬爱国精神对社会的意义。

(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学校拟定两个具体的活动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6分)

 

查看答案

时下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专家提出,百花竟放,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而无旁贷,对此我们的正确理解是:

①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我们必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

③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是文化建设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民谣代表作这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有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发了众多人的共鸣。对折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于敏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李克强讲话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手段更新

③科技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促使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