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实现依法治国,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依法治国,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著名的晋商乔致庸做生意,讲究一个“信”字,这是乔家的传统,是晋商的传统,更是整个商界应该传承的商业品格。古人常说,无信不商。在乔致庸眼里,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与规则维持,当前,推进依法治国,企业应该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

材料二 中华法治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代社会既有“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理念,也有“君权至上、法自君出”“等级有序刑不上大夫”等思想。近代中国,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开始与西方法律文化有了冲突与融合。

2016年4月12日,长春市召开依法建设十件实事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加强宣传片引导,树立主动宣传意识,善于发挥好主阵地和新媒体的作用,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感染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分析中国法治文化的历史和长春市法治建设的做法对推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有何启示。

 

(1)(6分)①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合法经营,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2分)②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2分)③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促进就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分) (2)(12分)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和西方法治文化的精粹,摒弃其中的糟粕,为中国法治文化增添新的时代内涵;(4分)②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法治文化建设要充分借力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4分)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实践,反映群众的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4分) 【解析】(1)本题考察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要求结合材料一说明“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即: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意义。企业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等。学生可以从以上角度,分别结合材料组织答案。 (2)本题考察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要求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法治文化的历史和长春市法治建设的做法对推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有何启示,属于启示类主观试题。回答本题,首先要总结我国法治化历史和长春法治化建设的措施,据此概括出如何推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我国和西方历史上,文化法治化建设具有成功经验,所以学生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角度组织答案;长春市法治建设注重宣传,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所以学生可以运用大众传媒的特点,说明法治文化建设要充分借力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所以加强文化法治化建设就要立足实践,反映群众的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综合以上内容,学生结合材料进行说明,指出具体措施即可。 【考点定位】企业的经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名师点晴】企业成功经营的措施:(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劳率,降成本,形成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和企业的形象。(4)树立科学发展观,转方式,调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通过强强联合或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6)遵守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公平参与竞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德、日、意等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霸世界所挑起的,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争伤亡损失无数,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于2015奶奶9月3日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仪式并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

材料二 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未来纪念抗战胜利,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校准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角度出发,分析弘扬爱国精神对社会的意义。

(2)请你为材料二中的学校拟定两个具体的活动主题。并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指出其理论依据。(6分)

 

查看答案

时下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专家提出,百花竟放,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而无旁贷,对此我们的正确理解是:

①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我们必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

③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是文化建设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民谣代表作这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有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发了众多人的共鸣。对折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5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于敏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李克强讲话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手段更新

③科技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促使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故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为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作为优秀文化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