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

“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艺之美。这说明(   

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④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①选项中的“引领世界”表述错误,排除。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G20峰会上所展现出来的美轮美奂的的经典文化表明了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故③④表述与题意相符入选。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必背术语】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必背术语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④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筷子上方下圆的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也体现出“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文化;筷子制作要求“一曰要直,二曰要齐,三曰要和”,蕴含了中国传统为人处世道理;“多一个人多双筷子”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中国筷子流传到日本后,日本把筷子誉为国粹,还专门为它成立了一个节日——筷子节。由此看出(   

①制筷要求中的“齐”与“和”分别体现了“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②日本专门为筷子成立了节日,说明对传统文化极其重视,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③中国特色的“吃”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彼此独立,没必要进行交流

④筷子上方下圆的外观造型世代相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论语》认为祭日的意义是:敬畏死者、追念先贤,在定期举行的祭礼和追思中,使社会风俗和道德渐渐笃厚起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主题: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因此,从“12·13”庄严的公祭仪式中,我们理当看到的是(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公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③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人

④公祭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查看答案

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同胞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同胞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A.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  

B.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

C.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D.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政治文化中有“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思想,今天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彰显了德法并重,又区别于古代的“礼法合治”。下列选项与材料内涵一致的是(   

A.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B.薪火相传,革故鼎新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