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历史虚无主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历史虚无主义是近些年来颇为活跃的一种有害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往往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按照自己的政治诉求,任意否定、歪曲历史,颠履科学的结论,制造思想混乱,他们以历史的偶然性来否定革命的必然性,否定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杯杯可循的;以假设推断代替历史事实,把演义当历史;抓住历史枝节无限夸大,不仅编造猎奇材料,还煞有介事地提出各种质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

文化存在于历史积淀之中,历史的自觉和自信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石,我们要坚定正确的历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种种谎言和迷雾,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坚定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是一种错误的历史观。

2当前,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学生中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刻不容缓,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树立正确历史观的积极意义。

3为加强正确历史观教育,请你从文化活动角度,提两个具体活动建设(每个建设字数不超过20字)。

 

(1)答:①历史虚无主义从本质上看是唯心主义历史观。 ②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唯心史观。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夸大社会意识的作用,历史虚无主义往往以假设推断代替历史事实,把演义当历,甚至编造猎奇材料,从主观意愿出发,将思想动机之类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唯心史观,任意否定、歪曲历史,根本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的偶然性来否定革命的必然性,竭力贬损和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封建斗争的革命,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评分要求:必须回答出历史历史虚无主义从本质上看是唯心主义历史观,;正确回答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自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可以给4分。不结合材料酌情扣分,要求打出错误观点与正确观点的内在联系。如回答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不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否定在阶级社会革命阶级斗争的作用等可以给3分人。但回答其他没有分。 (2)答:①有利于正确对待本民族历史,科学正确地认识、学习本国历史,从而坚定历史的自觉和自信,进上步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有利于正确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 ③有利于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识别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 ④有利于科学把握历史事实和国家社会发展脉络,正确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明辨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答:示例①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组织专题栏目等加大宣传正确历史观。如举办《讲讲家乡历史故事》活动、开展《专家历史大讲堂》进校园活动等。 ②利用各种历史文物、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等资源,组织一次关于党史、国史、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的参观游览活动。如:重走长征路——贵州红色之旅;井冈山红色之旅。 ③举办《了解历史——读一本史书》活动 评分要求,只要符合文化活动、有利于加强历史观教育两条件的建设,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剖析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是一种错误的历史观。解答本题首先需要考生明确历史虚无主义属于唯心主义历史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剖析。主要从历史唯心主义是一种夸大社会意识作用的角度、任意否定、歪曲历史,根本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树立正确历史观的积极意义。本题设问的指向是树立正确历史观的积极意义。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紧扣材料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从材料中的“文化存在于历史积淀之中,历史的自觉和自信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石”考生可以回答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材料中的“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可以总结出正确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从材料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出科学把握历史事实和国家社会发展脉络,正确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明辨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相关知识。 (3)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活动角度,提两个具体活动建设。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比如: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组织专题栏目等加大宣传正确历史观。如举办《讲讲家乡历史故事》活动、开展《专家历史大讲堂》进校园活动等。 【考点定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情分析】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几乎每年高考都会在此命题,既可能出选择题,也有可能出主观题,出主观题时主要是要求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匠精粹则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表现在个人层面,就是一种认真,敬业精神,以及对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表现在产品上不仅乞求精工细作,更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部分中国制造给消费塲印象是廉价低质,随着人民消费结构升级,价格已经不是消费者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了,人们更在乎的是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量等,这就导致我国的制造业正丧失本土的消费者,便我国实体消费市场低迷。同时随着人力资本,环境成本增加,我国制造业鬌原有的优势正在丧失。面对制造业严峻的生死考验,我们必须培育工匠精神,建设业强国。

材料二: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设”,强调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呼吁工匠精神回归的总动员。随后,央视热播纪录片《大国工匠》,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提高现有技术工人待遇,大力发尽其所能职业教育,设立“政府质量奖”,提高行业质量标准,加大对制假行为的打击力度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工匠精神”的意义,并探讨我国企业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党和政府该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有所作为。

 

查看答案

西方有句谚语:“没有哪滴水会认为是自己造成了洪灾。”回答

1.感悟谚语的深邃内涵,反思团队建设,可以获得的启示是

①每位成员对团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②每位成员的言行都会给团队带来影响

③全体成员都应该正向发力追求1+1>2的目标 ④成员与团队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宣布落成启用。FAST将被应有于寻找和研究宇宙中的脉冲星等方面,将大大提升我国空间探测能力。FAST不仅在尺寸规模上创造世界纪录,还在灵敏度和综合性能方面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的这一重大原创突出说明

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水平各不相同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认识须通过科技成果来检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抑制性神经元可以通过抑制其他神经元以及平衡兴奋性神经元,来确保人类对于外界各类刺激给予适当的神经反应,选择性地开启或过滤相关信息,这是我国科学家对人脑怎样过滤无关信息的解密。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不能分割   

④思维是存在的固有属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水滴石穿,水是弱的一方,石头是硬的一方,水能够穿石,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这就是条件,下列与此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有

①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②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③当长方开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反之,面积越小

④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贤哲不苟合,出处亦待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教科文组织2014-2015年“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项目名单,该组织于1992年启动世界记忆工程,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最佳技术手段抢救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摧毁、消失的文记录,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入选的原因是,该档案

①作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有助于让世界人民认识侵略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捍卫人类尊严

③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记忆,也是世界的记忆,应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

④可以促进各具特色的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