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中国梦,价值魂。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

中国梦,价值魂。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又结合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求;它贴近民情,顺手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材料二  为实现道德崛起,某地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校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并通过电视台广播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倡导了文明新风,提升了社会道德水平。

材料三我们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道路和是展方向,我们要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引领文化建设。在具体工作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抓好阐释解读、传播普及和实践养成,让积极培育和践行价值观蔚然成风。

(l)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请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述论断的合理性。

 

(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结合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 ②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搭建良好的平台,能传递正能量,对人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多种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促进人们积极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增强未成年人的精神力量,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3)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我们要抓好阐释解读、传播普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正确的意识,能引领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发展。 【解析】 (1)此题设问范围明确,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阐释,设问指向具体,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解答时,通过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可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造的主体方面,展开具体作答。 (2)此题知识限定明确,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设问指向具体,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原因类的题。解答时,通过获取、解读和提炼材料信息,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文化塑造人生方面,精心组织答案,规范答题即可。 (3)此题要求运用意识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论断的合理性,切入口较小,意识的作用,属于原因类的题。解答时,首先分析、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然后依据信息,可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方面,按照“原理+材料分析”的思路,精心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作用,意识的作用。 【解题技巧】“原因类”主观题的设问一般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正确性”“合理性”等形式呈现,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1)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2)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3)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创造性地解决了高教蓝光发光二极管制造难题,改变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让明亮节能的白光光源成为现实。这表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实践的深入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③认识的深化决定的事物的发展的方向             

④认识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筷子的使用丰富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精神。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筷子谜语,如“姐妹两人一样长,厨房进出总成双;千般苦辣酸甜味,总让她们第一尝。”这说明了

①意识活动是一种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意识源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初,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们在认识中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下列观点与之相对立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吾心便是宇宙

C.天地为万物之本                              D.存在就是被感知

 

查看答案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如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