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毛泽东

“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邓小平

我们要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是在传承、更新、整合与重塑中完成的,尤其在现代社会,在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里,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文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已经成了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成分。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设问范围明确,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设问指向具体,说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解答时,通过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回扣教材知识,学会总结和归纳。本题首先说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接着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然后点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即可。 考点: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奖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不乏能工巧匠: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艺精湛的鲁班……。如今,中国制造也经过数十年发展,早已蜚声海外。但近年来,中国人争相到海外抢购电饭煲、马桶盖、牙膏、洗发水……让“中国制造”颜面尽失。其原因之一就是“工匠精神”的沦落。痛定思痛,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使中国制造筋骨更强健、品牌更响亮,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以“工匠精神”涵养中国制造?

(2)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创新需要“工匠精神”。请从民族精神的角度为培育我国“工匠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达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达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好的社会风气离不开好家风,好家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一环。

结合材料,简述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

 

查看答案

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201511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201510月,屠呦呦成为中国“本土选手”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为寻良药,她苦读医籍药志,从古医古典文献《肘后备急方》中获取灵感,并走访中西医专家,展开实验研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获诺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屠呦呦如是说。

(1)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法联系观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谈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