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与1300多位两院院士谈话时披露他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与1300多位两院院士谈话时披露他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其实,清朝初期,很多人对西学还是很感兴趣的,也学了不少,但只是一种猎奇和雅兴,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这是明末清初我国科技开始落伍的重要原因。这启示我们  

A.认识不能脱离实践,科学技术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B.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

C.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科技的作用

 

A 【解析】明末清初我国科技开始落伍的重要原因主要是“虽然很多人对西学很感兴趣,但并没有让这些知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这启示我们科学技术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A。 【考点定位】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  

①改变自然物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

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重大突破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及适用条件和范围 

④依据主观意愿决定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斯特凡·黑尔,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借助荧光分子的帮助,使光学显微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纳米显微镜层次。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真理在战胜谬误中得到发展

③人能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人类可以改变事物固有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器官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知识、情感等的影响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认识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