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斯特凡·黑尔,在科学实验...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斯特凡·黑尔,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借助荧光分子的帮助,使光学显微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纳米显微镜层次。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真理在战胜谬误中得到发展

③人能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人类可以改变事物固有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②错误,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④错误,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使光学显微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纳米显微镜层次说明了认识工具对于认识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①③正确;本题选A。 【考点定位】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和意识的作用 【状元笔记】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器官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知识、情感等的影响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认识有同样的真理性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5年初,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