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5年6月1日起,H省2700多种药品取消政府限价,物价部门不再干预。图反映...

2015年6月1日起,H省2700多种药品取消政府限价,物价部门不再干预。图反映了甲药品当前的市场供求状况当前价格为P0。若此时政府对甲药品进行最高价格限制,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若最高限价为P1,则限价对甲药品供求不产生影响

若最高限价为P1,则甲药品价格上涨,导致供过于求             

若最高限价为P2,则甲药品价格下降,出现市场短缺

若最高限价为P2,则甲药品的生产企业会普遍亏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D 【解析】如果最高限价高于均衡价格,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在市场中形成的,因此若最高限价为P1,则限价对甲药品供求不产生影响,供求均由市场调节,故题肢①正确,并据此排除题肢②;如果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商品价格则会下降,导致生产规模缩小,商品供不应求,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④错误,因为是否亏损,除了要考虑价格外,还要考虑商品的成本,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价格变动的影响 【名词点击】最高限价指政府规定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得超过某个水平。实行最高限价的目的:为了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应对通货膨胀。有时,为了限制某些行业,特别是一些垄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的价格,政府也会采用最高限价的做法。政府制定最高价格的原因一般是出于对公平的考虑。如在战争或饥荒时,政府会为生活必需品制定最高限价,使穷人能够负担得起,以利于社会稳定。 然而因此导致的短缺会引起更深远的问题,如果政府仅仅制定价格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干预,就可能会导致以下结果: (1)基于“先来先得”的分配,可能引起排长队。某些国家进行的经济改革允许价格上升,明显有利于降低或消除排队的现象,但同时使低收入的人生活非常艰难。 (2)政府被迫采用定量供应的制度,如为每一种配给的产品发给人们一定数量的配给票。 (3)最高价格的主要问题是可能出现黑市,顾客不能在合法市场中买到足够的东西,可能会转向黑市,用高昂的价格来购买。 (4)另外一个问题是最高价格减少了已经短缺的商品的生产数量。例如,在饥荒时人为制定的低价可能会降低食物供给。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为帮助城市贫民,控制食物的价格,结果降低了农民的收入,这些农民就会离开土地涌向城市,从而减少了农作物的生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丹麦将成为世界第一个无纸币国家,从2016年1月开始,商家有可能拒绝接受现金,只接受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这意味着在丹麦

货币不再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国家能够调节货币的流通速度

收款手续简化,方便购物消费 

交易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10月5日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在上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已经失效,但疟疾患者却在持续增加。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将目光转向了传统中草药学,发现了植物青蒿中的提取物有疗效。历经380多次实验,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12%—40%。她重新翻查古代文献,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吸引了她的目光,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她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从12%到100%,终于发现了青蒿素,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提起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一直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从事科学是十分辛苦的,要有信仰有毅力,但也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科学研究充满着魅力也充满着偶然,有的科学家终其一生,只是证明了“此路不通”,而有些科学家则是幸运地站到了苹果树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使中医中药文化走向世界。10分

2结合材料,分析青蒿素发现过程中蕴含的认识论道理。6分

3结合材料,说明屠呦呦获奖对人生价值实现的启示。10分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形势,坚定信心,克难攻坚,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升级。

材料一2015年1-9月经济统计数据

绝对量亿元

同比增长%

GDP占比%

GDP总值

487774

6.9

第一产业

39195

3.8

8.04

第二产业

197799

6.0

40.55

第三产业

250779

8.4

51.41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5.7

注:1-9月,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比上年同期缩小0.03。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

材料二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水平排位还很低,家底还不厚实,决不可歇脚停步。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基于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的规律遵循,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材料三10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作了报告。他指出,实现“双中高”,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政府要在保基本、兜底线上加大力度,同时发挥好市场和社会力量,切实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坚决整肃不作为,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结合材料一,指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状况。8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实现“双中高”。10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在实现“双中高”过程中应有的作为。8分

 

查看答案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公开发表。这篇重要讲话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回答下列小题。

1.总书记强调,“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导致文艺界浮躁的原因是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②文化需求的多样性

③文化传媒的商业性                  ④文艺创作的多元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祛除文艺界浮躁的是   

①演员用充足的时间体验塑造的角色     

②脚踩坚实的大地,真正瞄准广大民众

③大力开发票房收入较高类型的电影     

④创作高雅严肃拒绝通俗娱乐的影视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先后在不同场合下发表重要演讲,演讲中留下许多精辟之语。回答下列小题。

1.谈及国家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意识和物质不可分割              ②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③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              ④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谈及中英两国并肩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时,习近平表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一引语强调的是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