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

①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     

②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④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以和为贵,彰显着特有的包容性,注重以德服人的精神品质,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并不是强调为政,故①与题意不符。题中并不能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故③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乐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增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

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 

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 

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由此可见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查看答案

六百六十年前,黄公望老先生在富春江畔欣赏美景画出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六百六十年后,凤凰卫视促成《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传世名画此次合璧,既是文化盛事,又是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

②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两岸的民族凝聚力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古代24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践行孝道的方式要因时而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