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3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

3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一2020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规划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示范,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土地被闲置。一种叫做家庭农场的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出现。A县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家庭农场,把农村闲置土地整合,使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有效地提升了农业主体的经营能力。

材料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直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l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有关知识,分别谈谈“坚持因地制宜”和“推进试点示范”做法的哲学依据。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A县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9分

 

(1)(8分)①矛盾具有特殊性(2分),这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分)。坚持因地制宜就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3分)。推进试点示范,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在践行这个原理。(2分) (2)①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2分)A县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1分)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2分)A 县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1分) 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2分)A县发展家庭农场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分)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2分)A 县发展家庭农场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1分) (3)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上下功夫,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3分)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落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注重量的积累。(3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重视实践。“落实”就是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有关知识,分别分析说明“坚持因地制宜”和“推进试点示范”做法的哲学依据。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矛盾的观点;其次需要学生分析材料中“因地制宜”与“推进试点示范”两个关键词,从中找出答题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强调的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正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试点示范”强调的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概况总结共性的东西,最终实现以点带面,正是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A县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答题范围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二关于家庭农场的表述,以从中获取答题的相关信息。我国农村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在我国农村发展家庭农场涉及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涉及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即社会主义改革。本题材料中“A县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的大批农村土地被闲置的现状,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家庭农场,把农村闲置土地整合,使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启示学生可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3)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本题并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从材料中关于“细”、“小”、“实”的解读中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题中材料“‘细’就是要细化,要直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强调的是人们的行动受内心的影响,启示学生可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面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强调的是不要看不起事物细小的变化,启示我们可从重视量的积累方面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调的是要勇于行动,启示学生可从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主义改革的意义、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量的积累、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等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  如今,行走中的国人在旅途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有的在感受汲取文明,有的却因不当的言行给文明的传播留下了难言的诘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行走文明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从自然中感悟,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感悟,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样性文化交流、撞击和融合中去感悟,是一条文明提升的捷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1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行走的中国人在旅途中会留下不同的印记。10

 

查看答案

北京军区某机步团坦克六连士官贾元友,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靠着忘我的拼搏精神,通过15年的不懈奋斗,终于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铁甲精兵”。这表明

A.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奉献,做到为人民服务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查看答案

某同学赏析下图《牛.蛮.牛》,戏曰:多人推牛牛不走,全力推牛牛后退,保守僵化干发愁。遇到难事谋良策,牧童用草引老牛,牛受激励有奔头。从中启示我们要

满分5 manfen5.com

A.抓住主流,化解矛盾,具有批判精神   

B.与时俱进,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C.根据人们的生理活动状态调节好情绪

D.根据一定顺序和方向协调好各方关系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子女赡养负担加重。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完善,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这表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