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  如今,行走中的国人在旅途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有的在感受汲取文明,有的却因不当的言行给文明的传播留下了难言的诘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行走文明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从自然中感悟,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感悟,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样性文化交流、撞击和融合中去感悟,是一条文明提升的捷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1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行走的中国人在旅途中会留下不同的印记。10

 

(1)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把握了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2分) 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分)“海上丝绸之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它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1分)。 ③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分)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人们不断调整事物具体联系的体现(2分)。 (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3分)行走中的国人由于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在旅途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2分)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3分)行走中的国人在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下作出了不同选择。(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本题的切口小,直接考查学生对联系客观性原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一中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表述,以从中找出关键语句,来明确答题的思路。本题材料中“中国丝绸的海上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表明“海上丝绸之路”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而它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人为事物的联系的联系也是客观的;本题材料中“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是人们不断调整事物具体联系,人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东西方紧密联系在一起,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说明行走的中国人在旅途中会留下不同的印记的原因。本题的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价值观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明确价值观的知识包括的具体内容;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以从中获取答题的有用信息。本题材料中“如今,行走中的国人在旅途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有的在感受汲取文明,有的却因不当的言行给文明的传播留下了难言的诘问”以及本题设问中“行走的中国人在旅途中会留下不同的印记”,说明人们不同的行为引起了不同的结果或影响,而人们的行为又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学生可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等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京军区某机步团坦克六连士官贾元友,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靠着忘我的拼搏精神,通过15年的不懈奋斗,终于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铁甲精兵”。这表明

A.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奉献,做到为人民服务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查看答案

某同学赏析下图《牛.蛮.牛》,戏曰:多人推牛牛不走,全力推牛牛后退,保守僵化干发愁。遇到难事谋良策,牧童用草引老牛,牛受激励有奔头。从中启示我们要

满分5 manfen5.com

A.抓住主流,化解矛盾,具有批判精神   

B.与时俱进,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C.根据人们的生理活动状态调节好情绪

D.根据一定顺序和方向协调好各方关系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子女赡养负担加重。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完善,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这表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查看答案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大运河遗产保护重视公众参与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