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累觉不爱”“喜大...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累觉不爱”“喜大普奔”“人艰不拆”这一类网络流行语大行其道,妨碍了我国语言文字的进一步规范和普及。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英雄的人民万众一心,因人成事,凭自己的力量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经济体系。

③他这个人说话总是口无遮拦,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妄为,总有一天,他会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买单。

④《给亡妇》一文没有任何雕,一切都是平实而朴素的诉说,但那种深切的悼念和哀思,如消洞细流,倾注于字里行间,真是一字一泪,令人不忍卒读

⑤总工程师踌躇满志地看着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的大桥,憧憬着港珠澳一体化的盛况,他为自己的团队自素,为祖国自豪。

⑥领导干部应莫存一分非分之想,莫占一文不义之财,莫拿一件非己之物,莫受一次不情之请,做一个走在河边不湿鞋的人,做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

A.②④⑤ B.①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⑥

 

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使用正确。 ②因人成事:指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与后面“凭自己的力量”矛盾。 ③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此处望文生义,语境中“他这个人说话总是口无遮拦,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妄为”,形容这个人的不好,使用不正确。 ④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使用正确。 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使用正确。 ⑥不情之请:客套话,指不合情理的请求,用于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语境中形容“领导干部”使用不正确。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________”一句表示小石潭的周围人烟稀少;“________”一句形象地比喻了水中游鱼的动态。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以杜鹃(子规)表现作者谪居地的环境恶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一句由锦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回忆;“________”一句直接表达怅惘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偶书^①

王安石

霈然②甘泽洗尘案,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③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④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注)①黑宁七年(1074),大旱。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本诗系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②霈然:雨量充足的样子。③岁功:一年的收成。④簟:竹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甘”“洗”“共”三字生动地写出雨降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

B.颔联写出了这场雨带来的好处:不仅使得农业丰收指日可待,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第五句中的“分”字准确写出雨后云雾散去、星斗渐现的景象,且以“风雷静”突出了雨后的宁静。

D.在这首诗中,诗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摹雨态、雨势及其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2.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炎,字公南,凤翔天兴人。炎美须眉,峻风宇,文藻雄蔚。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有紫芝白雀之祥,诏表其闾。炎三世以孝行闻,至门树六,古所未有。终丧,为司勋员外郎。德宗在东宫,雅知其名,又尝得炎所为《李楷洛碑》,寘于壁;甘讽玩之。及即位,拜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制,天下财赋皆入左藏库,及第五琦为度支,京师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禁,乃悉租赋进大盈内库。自是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宦官以冗名持簿者三百人。及炎为相,言于帝曰:“财赋者,邦国大本。五尺宦竖,操邦之柄,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和,则无以计天下利害。臣请出之,以归有司。”帝从之。初。定令有租庸调法,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玩散。至德后,科敛凡数百名,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炎疾其敞,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帝善之,使谕中外。议者沮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炎兴岭表,以单议悟天子,中外翕然属望为贤相。时卢杞与炎同秉政。杞无术学,貌么陋,炎薄之,托疾不与会食,杞阴为憾。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召大理正田晋评罪晋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帝意衔之。先是,萧嵩尝度曲江南,欲立私庙,以为天子临幸处乃止,后炎复取以立庙。飞语云:“地有王气,故炎取之。”帝闻,震怒,会狱具,诏三司同覆,贬崖州司马同正。未至百里,赐死,年五十五。久之,诏复其官,益平厉。

(节选自《新唐书·杨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廓/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召大理正田晋/评罪晋日/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B.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廊/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召大理正田晋评罪/晋日/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C.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廊/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召大理正田晋评罪/晋日/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D.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廓/御史幼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召大理正/田晋评罪/晋日/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一种建筑形式,种类按其所在位置有宫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等等。

B.度支,官名,“度支”原为度入为出之意,唐代为户部属官,掌管财赋统计与支调。

C.版籍,一指版图,可引申为疆域;二指户口册。文中“版籍”的意思应当属于前者。

D.私庙,犹家庙,为祖先立的庙,是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一般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炎注重孝道,传承优良家风。他家三代注重孝行,父亲去世后,他筑庐墓旁,思念哀号,得到朝廷褒奖。

B.杨炎忠于职责,直言规劝皇帝。他当宰相之后,规劝皇帝将租赋的管理权从宫廷之内重新归还给有关部门。

C.杨炎锐意改革,建议税法改革。面对租庸调税法的诸多弊端,他主张实行“两税法”,并得到皇帝的坚决支持。

D.杨炎得罪权臣,招致杀身之祸。他得罪卢杞,引来卢杞怀恨,后来卢杞向皇帝进言,终致使他被流放,后被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

(2)炎兴岭表,以单议悟天子,中外翕然属望为贤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深入空间,去探索那些困惑着我们的重大科学难题,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尤其是,人类起源这一令人迷惑不解的难题一直激励着我们探索的热情。我们总会发问,我们来自何方?是否存在地外文明?

利用空间技术,去探索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自然现象,将获得在地面上无法得到的崭新知识,把科学推向新的前沿。利用空间环境中高真空、超洁净和飞行器运行获得的微重力等特殊条件,有利于电子材料、光学材料、金属材料、高纯材料、玻璃金属、薄膜和生物制品等的研究,从而生产出在地面上难以产生的多类产品。特别是,利用运行在地球空间的各类应用卫星,如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等,为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社会需求。

(摘编自空间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20年中国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

材料二:

2010年,在中国进行月球探测的历程里,“嫦娥二号”发挥了承前启后、持续发展的先导作用,“嫦娥二号”发回的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球地形图,是全世界覆盖最全、精度最高的一张全月图。

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施着陆器和月球车软着陆月面,开展“就位”和“巡视”联合探测的国家。

2017年,“嫦娥五号”即将启程,在月面铲取和钻孔取样并带回地球。

2018年,“嫦娥四号”的轨道器、着陆器和月球车将对月球背面开展联合探测。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人类也没有实施过月球背面的专项科学探测,“嫦娥四号”的探测预计将获得一系列的新成果。

(摘编自欧阳自远《深空探测未来可期》)

材料三:

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实施的空间探测任务次数

项目

美国

俄罗斯

欧洲航天局

日本

德国

中国

印度

合计

月球

42/26

64/23

1/1

2/2

 

4/4

1/1

114

火星

20/15

19/5

2/2

1/0

 

 

1/1

43

金星

6/5

33/16

1/1

1/1

 

 

 

41

水星

2/2

 

 

 

 

 

 

2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7

 

 

 

 

 

 

7

小行星、彗星

8/6

 

 

2/2

5/3

 

 

15

 

 

 

(注)发射次数/成功次数。

(摘编自卢波《2016年国外空间探测发展回顾》)

材料四:

近年来,深空探测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推动深空探测发展的原动力则是科学探索与技术进步。技术发展是人类破解科学难题的手段和工具,而距离遥远是实施深空探测任务所面临的首要技术难题。该难题主要表现为:长时间飞行的能源动力问题、远距离飞行的测控通信问题、深空飞行的精确导航与控制问题以及对深空环境的适应性问题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才促进了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为探测器提供能源的空间核电源技术、通过电场力将带电离子加速喷出形成反作用推力的离子推进技术,以及高频段测控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和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利用太阳光压作为动力的太阳帆等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出现。

尽管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起步较晚,在诸多方面还是空白,但是相信随着各种高精尖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将不断加快向更远深空迈进的步伐。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深空探测之路,发展经济,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支持我国航天强国建设。中国的深空探测活动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摘编自崔平远《深空探测:空间拓展的战略制高点》)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探索那些困惑着人类的重大科学难题,是长久以来人类深空探索的精神动力。

B.利用空间环境中的特殊条件,我们可以生产出在地面上无法产生的多类产品。

C.“嫦娥二号”提交的那张全月图,体现了我国卫星技术在全世界的先导作用。

D.随着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目标的实现,我国也开启了对太阳系各行星的探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利用例证法,多方面展现了人类突破地球科学研究局限。利用空间技术在物理、生物、气象等多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果,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B.材料二以时间为顺序,列举了自2010年起我国发射或即将发射的嫦娥系列卫星及探测器,以及它们已经获得或预期获得的探测成果,让读者一目了然。

C.材料三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了世界7个国家或组织截至2016年年底空间探测器发射情况,说明了它们都把空间探测作为科技立国的重要途径。

D.材料四作者分析了技术发展与深空探测之间的关系:技术是深空探测的手段,我们在深空深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又促进了技术发展,两者互相促进。

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哥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乱飞的鸟,也偶尔地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正月的日子是无底幽闲,便把老哥哥约到我家来了。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说你瘦了!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白!”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

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他说,他常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语丝还缠在嘴角上,可是他已经虎虎的打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

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我呢,还是。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

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坡里送。晒场的时节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手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一样。曾祖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

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他知道这个地道的贼,但一点也不生气。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他听了当真的高兴。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了。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嗽起来。

“老李老了!老李老了!”

大家都一齐这么说。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的耳朵。大家都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祖父最会打算,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帐,肩一个小包走出了我的大门。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但是,不是自己养的儿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的老吗?我在替他担心着呢!

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写有助于表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

B. 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到“我”,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

C. “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

D. 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动刻画出被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2.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