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野 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B 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绮罗香·红叶

张炎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①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这一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②舣:停船靠岸。③长安:代指元都的人们。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

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嘉祥驿

[唐]卢渥

交亲荣饯洛城空,秉钺戎装上将同。

星使自天丹诏下,雕鞍照地数程中。

马嘶静谷声偏响,旆映晴山色更红。

到后定知人易化,满街棠树有遗风。

注释: ①唐僖宗乾符初年,年已六十岁的卢渥,出任陕观察使,洛阳饯送者甚多,“洛阳为之一空”。②棠树:《诗经·小雅》中以“棠棣之花”,喻指兄弟情义,此有和睦兴旺之意。

1.对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写自己辞别故交亲人,穿上戎装,手持斧钺,有着上将一样的凛凛威风,志得意满之情尽显眼前。

B. “星使”指皇帝的使者,“单诏”指皇帝的诏书,此联写自从皇帝派遣使者颁下诏书,自己一直日夜兼程。

C. 诗的尾联猜想治所得百姓一定容易教化,百姓和睦,有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表明作者对完成使命充满信心。

D. 整首诗从眼前的景况写起,到预测未来结束,中间两联描述事由和路上见闻,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五违和之感。

2.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诗人从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两个“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有日”“江阔”“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然感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描写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听到“一声寒雁”的叫声,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诗,用词考究。“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书事

赵鼎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谪,绝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会携全家上坟祭扫。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出地点、时间,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2.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