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记者从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获悉: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18年底的22.96%,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森林蓄积175.6亿立方米,面积和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増长率最快的国家。五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林区改革,林区的森林资源实现持续恢复和稳定增长,累计减少3150万立方米的森林蓄积消耗,职エ收入较改革前人均増长1.48万元。目前,全国己有21个省(区、市)探索实行“林长制”,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①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森林资源増长率位于全球第一;②五年来加快林区改革,部分省(区,市)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目标。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考生要在准确理解文段,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最简洁、流畅的语言加以概括。该语段讲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长以及推进我国森林覆盖率的目标。语段一共三句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讲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围绕层意提取关监狱局是: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第二层是讲的是加快推进我国森林覆盖率的目标,即“五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林区改革,林区的森林资源实现持续恢复和稳定增长,……全国己有21个省(区、市)探索实行‘林长制’,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双赢”目标。”简言之就是“五年来加快林区改革,部分省(区,市)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目标。”综上,本题要保留的关键信息是两个方面: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森林资源増长率位于全球第一;五年来加快林区改革,部分省(区,市)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目标。注意答案要简洁流畅,并有字数限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②一些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美誉度,开启了城市亮化工程。③政府实施景观亮化工程的初衷也许是好的,④但人们的行为在实践中逐渐与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移,⑤存在“你亮,我比你更亮”。⑥一些城市从卫星图像资料看,⑦纽约、巴黎等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夜空亮度也不如这些城市。⑧如此过度亮化,⑨不仅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造成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有人提出过“水桶模型”,认为智力基因与后天环境就像两根水管,同时向人类“大脑 桶”里放“智商水”,智商是两者的综合体现。但脑科学研究发现,先天基因应该是水龙头,后天环境才是引出“智商之水”的水管,每个人拥有的水龙头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可由于水管不同,最后引出的水流就会千差万别。大脑里面有两类细胞, ①       ,还有一类是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细胞多达一千亿个,大约相当于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这些神经元细胞有着很多非常特别的“触手”,这些“触手”被称为突触。通过突触,神经元细胞之间可以相互连接,通过脉冲电信号和化学分子的释放来传递各类信息,由此构成一个庞大的通信网络。科学家所了解到的大脑中信号传递的方式有两种: ②     。大脑中的电波传导是由跨过细胞膜的离子流动产生的。当电信号到达两个神经元细胞的交接处时,释放出化学递质,去打开另一个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当离子进入下一个神经元细胞后,化学递质又转变成电信号,向下一个环节传导。

科学家发现,人类的神经网络系统会“修剪”和“增生”,整个“修剪”和“增生”的过程伴随着人的成长,到青春期时达到稳定态,形成各不相同的神经网络。幼儿期是人类大脑开发的关键阶段。不同脑区和功能神经网络的形成有不同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就无法弥补。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触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长江是一往无前的,李白在诗中这样吟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他表示,期待在非洲电视节这一平台上,能把更多的“中国故事”传播给世界。

C.一家企业为竞标工程,盖了 14000多个章,这种现象被人们戏称为“公章旅行”。

D.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2.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仍以“智商”为话题,以建房子打比方,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基本一致,语言通顺。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意思是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以把握。

(2)李白的《蜀道难》想象丰富,充满神秘色彩,其中一句___________写有关“五丁开山”的故事,“_________”一句写有关太阳神的车子的传说。

(3)李清照《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广宣上人频见过

韩 愈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注]①上人:佛教称德智善行的人,后来为僧人的敬称。②韩愈一生以弘扬儒家之道为己任,排斥佛道等学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紧扣题中的“频”字,交代了广宣上人频频造访的状况。

B.首联下句写广宣上人为了拜访诗人风雨无阻,表明诗人内心的感动。

C.颔联“空愧高僧数往来”表明自己辜负了高僧屡屡造访的心意。

D.颈联承接上联,借自谦之语表明了诗人对广宣上人造访回绝的态度。

2.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隐太子讨王世充,临以策进说,太子引直典书坊,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太子废,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其罪。”令移疾,临悉纵归,与之约,囚如期还。再迁侍御史。大 夫韦挺责著位不肃,明日,挺越次与江夏王道宗语,临进曰:"王乱班。”道宗曰:"与大夫语,何至 尔!”临曰:“大夫亦乱班。”挺失色,众皆悚伏。俄持按狱交州,出冤系三千人。累迁大理卿。 高宗尝录囚,临占对无不尽,帝喜曰:“为国之要在用鼻,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 朕意。”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臣,独临所讯无一言。帝问故,答曰:“唐卿断囚不冤,所以 绝意。”帝叹曰:“为狱者固当若是。”乃自述其考曰“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云。永徽元年,拜御史 大夫。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临建言:“群臣不知 天子所以议之之意。王族戮于隐,议亲①也;刑不上大夫,议贵②也。今龄之贪赃狼扈,死有余咎。陛下以异于它囚,故议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尧舜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帝然之。龄 之,齐高帝五世孙,由是免死。临累迁吏部尚书。初,来济谪台州,李义府谪普州,临奏许祎为江 南巡察使,张伦剑南巡察使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临俭薄寡欲,不好治第宅。性旁通,专务掩人过。见妻子,必正衣冠。

(选自《新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注]①议亲: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②议贵:对显贵进行特别审议以 减免刑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B.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C.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D.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 州刺史/卒/年六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有时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节,文中指符节,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用竹、木、玉或金、铜等制成。

C.天子,古代统治者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故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D.尧舜,尧和舜,传说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体恤百姓,为人宽仁。他在万泉任职时,勇于承担风险, 让一些囚犯回家做事,并与囚犯约好返回的日期; 他注重遮掩别人的过失。

B.唐临刚强正直,不惧权贵。大夫韦挺越位和郡王李道宗交谈,唐临先指责郡王李道宗违规,后指责大夫韦挺违规, 众人都害怕而心服。

C.唐临执法公正,深得赏识。他判案宽严适度,符合皇帝的意旨, 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皇帝给他很高的评价

D.唐临忠于职守,敢于进言。他对身份特殊的萧龄之的量刑发表意见,列举依据, 认为不应该处死萧龄之, 得到皇帝认同, 萧龄之得以免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

(2)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

5.唐临为什么认为不能处死萧龄之?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