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好,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园日涉以成趣,门...

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好,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常关 B.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彼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 D.提刀立,为之四顾

 

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本题, A项,前句句意为: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焉:句末语气词。而,表转折。 B项,前句句意为: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而,表转折。 C项,前句句意为: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而,表转折。 D项,前句句意为:我提起刀站着。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选项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而:表修饰,不译。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 B.如土委地

C.怵然为戒 D.吾闻疱丁之言,得养生焉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之所好者也(名词,道理)

B.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名词,方法)

C.伐无,诛暴秦(名词,道义)

D.从郦山下,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见全牛也 B.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C.因其固然 D.视为止,行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茫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夜相击于前     则移其民于河东

B.好之不厌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     吾尝终日而思矣

D.太子乃与见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庄子所说的他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可知庄子实际上是个具有高超剑术的人。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本文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净无为的思想。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3)夫子休,就舍待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郤       批;击

C.如土委地     委;卸落

D.善刀而藏之   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善刀而藏之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3)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