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

B.“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

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点)。

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各美其美 B.美得适度

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3.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 )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C.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4.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B.“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

C.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

D.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

5.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D.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6.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1.B 2.C 3.A 4.B 5.D 6.要点一: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要点二: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要点三: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把握字形、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把握该项考查的点,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 B项,“‘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错误,“班姑”指班昭,班固的妹妹,后来续写了班固《汉书》。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一中圈出有关红楼女子的内容,与选项进行比对。 C项,“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错误,材料一第四段说的是“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并非“兼具”。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然后到材料二中圈出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理由,与选项进行比对。 A项,“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错误,这一句源自材料二第二段,文中说“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由此可知,这种看法不是胡菊人的看法,而是其他人的看法。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二中圈出有关“冷香丸”的内容,与选项进行比对。 B项,“‘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二是为人端庄”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这两个都是“热毒”,紧跟着后面说“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这应该是“冷”的表现。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三中圈出能证明宝钗不“奸”的内容,与选项进行比对。 D项,“……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错误,材料三倒数第二段说的是“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然后浏览三则材料,圈出对宝钗评价的角度,再分点进行概括。如材料一“《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这是创作原则方面的原因;如材料二“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这是读者立场角度的原因;材料三“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这是写作手法方面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四川绵阳90后姑娘李子柒制作的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中国农家衣食住行展开的从手工阿胶、桂花酿酒到文房四宝、手工造纸等系列视频走红。有网友认为李子柒的视频展现的生活太过理想化,也有网友认为其体现的是中国落后的生活。对此,有媒体评论,李子柒的视频内容体现了中国文化交流的自信,是一种生活的新方式;也有媒体评论,每一个新媒体都有自己的定位,喜欢与否是双向选择,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和道德规范,他人无需苛责;还有媒体评论,每一个文化作品的成功都凝结着精益求精的探索、持之以恒的努力……

兴德中学准备就李子柒的视频内容,开展一场有老师、家长、学生参加的讨论会。请结合材料内容,从老师、家长、学生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请从三个方面就化工发展需要注重之处对文段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发展化工产业必须守住绿色底线,通过立规矩,确保企业达标生产、达标排放,对环保不达标企业,要建立倒逼机制,限时整改达标,不达标便退出。我国化工产业产值规模庞大,即使全部达标排放,受环境容量限制,环保的压力也非常大。因此,必须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攻克环保技术瓶颈制约,以绿色技术为导向发展精细化工新产业、新业态,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绿色发展已见成效,环保能力相对更强一些。近年来我国化工园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趋势比较明显,如何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沿海地区的一大课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仿照画横线的语句续写语句。要求:①如果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续写的语句要与画横线语句保持修辞相同;②句式保持一致;③语意连贯。

春来风轻,水暖山悠;春暖花开,旧梦无痕。在宋词里走进春天,那一幅流彩的长卷,或远或近,再现出姹紫嫣红,用浪漫作为律动,谱写出一支支婉转的乐曲    ,____,___  __  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过去20多年中,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取得了重大    ,已经建成一些历史文献数据库,而更高级、更专业的数据库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之中。这些网络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果,为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大    。网络信息技术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多种方法,研究者可以本着以自己研究课题的需要为原则    。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供给的丰富资源。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文献数据库建设,最初的工作是将文献扫描后传到网上,供读者使用。在此基础上,(    )。后来又兴起了“数码人文”,即建立的数据库不仅能实现资料检索,而且还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个观察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呈现出资料之间的    关系,以弥补史料本身存在的不足。总之,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这些成果,使研究者在进行人文研究时利用数字资源更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进展  便利  脉络  得心应手 B.进度  便捷  章法  轻车熟路

C.进展  便捷  章法  得心应手 D.进度  便利  脉络  轻车熟路

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文献因为又增加了检索功能,能够更方便地检索

B.能够更方便地检索,是因为这些文献又增加了检索功能

C.又增加了检索功能,使这些文献能够更方便地检索

D.又增加了检索功能,这些文献能够被更方便地检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者可以以自己研究课题的需要为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供给的丰富资源。

B.研究者可以本着自己研究课题需要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供给的丰富资源。

C.研究者可以本着自己研究课题需要为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

D.研究者可以本着白己研究课题需要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月光的澄澈以及月下“竹柏影”的情形。

(2)《荀子·劝学》中用“跛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证明“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________”是从“思”和“学”两个方面证明相同的道理酌。

(3)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表现琵琶女弹奏即将结束,音乐似有却无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