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学生读《红楼梦》到底要达成怎样的目的?方向错了,名著阅读教学就会贬值。有些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中的饮食、服饰、园林、诗词等文化,将《红楼梦》上成了关于传统文化的普及课。教师这样做或许有自己的理由:____。但问题在于,如果要普及传统文化,《红楼梦》并不是最佳选择。____,读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更直接;要了解诗词文化,____,毕竟曹雪芹并非以诗词名世。至于园林、饮食,普及性的读物就更多了。

 

①《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②要了解古代服饰 ③读《唐诗三百首》更有收获 【解析】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此题三个补写句子都在句中,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综合主语一致、时间逻辑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选项。这段文字谈的是教师如何指导中学生选择经典作品阅读才更有价值。①处填写教师这样做的理由,可以根据上文“将《红楼梦》上成了关于传统文化的普及课”,推断此处要出现“传统文化”这个关键词,再考虑句子的连贯性,需要点出“《红楼梦》”字眼。②③两处可以互相参照。由“《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要了解诗词文化”,可知,②处应填写“要了解古代服饰”之类的话语。③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填写的书目只要能够借以了解诗词文化即可,同时应使用“读……更……”的句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

茶不仅是“喝”的。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茶的“吃”法日益多样化。从“喝”到“吃”的转变,既满足了味蕾,也丰富了茶的食饮文化。

有古为今用、       的传统吃法。刚采下的鲜嫩茶青,经过蒸汽杀青,使用特质碾茶炉烘烤制成干茶,再通过精制工艺及专用碾磨设备,形成了一种独特细腻的粉末——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碾茶的古老,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愈发魅力彰显。作为甜点的绝佳伴侣,清淡微苦的茶香中和了甜腻,让人      。点茶时,将抹茶粉与水调和,用茶筅搅拌均匀,蘸润笔尖,便仿佛拥有了“      ”的魔力。如今,在许多世界美食中都可觅得抹茶的踪迹。

(       )。铸铁壶,外观厚重朴拙,轻叩仿佛可以听闻咕嘟咕嘟的煮茶声,能更好地烘托熟洱、陈年铁观音等发酵茶的风味;银壶,手工雕刻的繁复花纹盘桓壶身,用它煮茶,洁而不染异味,茶香更和顺韵长。

茶的器具有各种材质,然而其中所盛放的茶之精髓却      。早在10多年前,我国的医书上就有茶叶可以杀菌、止痢的记载。科学研究表明,这主要源于茶叶中的精华物质茶多酚。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现代饮食环境中,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先进,抹茶愈发魅力彰显。

B.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愈发彰显魅力。

C.脱胎于古老的碾茶,得益于先进的栽培和加工技术,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抹茶愈发魅力。

D.脱胎、得益于先进的古老碾茶、栽培和加工技术,抹茶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愈发魅力彰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同材质的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品鉴

B.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人来品鉴

C.不同类型的品鉴,应针对不同材质的茶器

D.茶器的材质不同,品鉴的类型不同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历久弥新   进退维谷   点石成金   一如既往

B.老而弥坚   欲罢不能   画龙点睛   一如既往

C.历久弥新   欲罢不能   点石成金   恒久不变

D.老而弥坚   进退维谷   画龙点睛   恒久不变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渔舟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3)《陈情表》中李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家里家外都无人可照应祖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①。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②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①钲(zhēng):古代一种铜制乐器,又名丁宁,形似钟,打击发声。②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雨停,因而说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使东风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新颖别致,饶有诗意。

B.颔联描写春天早晨山村晴景。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絮帽”与“铜钲”分别比喻“晴云”与“初日”。

C.本诗第三、四两句写近景,第五、六两句写远景。意境优美,诗意盎然,散发着浓郁的山野气息,仿佛一组极为美丽的山水画卷,十分真切动人。

D.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雨过天晴,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给春耕的人们准备食物。

2.请指出本诗的颈联和《定风波》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分别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①,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元祐中,加资政殿学士,历扬、青、蔡三州。又为御史言,失学士,移舒州。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宋史·王安礼传》

注:①秦内史廖是秦国的内史,名廖;由余是西戎的臣子,奉命出使秦国,后被内史廖使用反间计,归顺秦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

B.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

C.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

D.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话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科,也称登第、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一般考中进士就可称登科。

B.品,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共十八级。文中“著作佐郎”是正八品第十五级。

C.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的意思,文中指祭祀。

D.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地位与丞相相当,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礼才华出众。因兄长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了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八品小官。但他关于国家大事的见解却深得皇帝赏识。

B.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押在御史狱,形势十分危急,没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C.王安礼善于断案。他的前任审理得不妥和积压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的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1)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地球上的王家庄

毕飞宇

①队长把鸭子统统交给了我。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鸭子赶到河里,再沿河赶到乌金荡。乌金荡是一个好地方,水底长满了水韭菜。水下的世界是鸭子的天堂,它们的屁股对着天,脖子伸得很长,在水的下面狼吞虎咽。为什么鸭子要长一只长长的脖子?原因就在这里。鱼就没有脖子,虾也没有。我已经八周岁了。按理说我应当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们讲刘胡兰的故事、雷锋的故事,可是我不能。我们公社有规定,孩子们十岁上学,十五岁毕业,一毕业就是一个壮劳力。

②那些日子父亲突然迷上宇宙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喜欢黑咕隆咚地和那些远方的星星们呆在一起。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那本从县城里带回来的《宇宙里有些什么》。整个晚上父亲都要仰着他的脖子,独自面对那些星空。看到要紧的地方,父亲便低下脑袋,打开手电,翻几页书,父亲的举动充满了神秘性,他的行动使我相信,宇宙只存在于夜间。天一亮,东方红、太阳升,这时候宇宙其实就没了。只剩下满世界的猪与猪,狗与狗,人与人。

③父亲从县城还带回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在王家庄闹起了相当大的动静。吃过晚饭之后,我的家里挤满了人,主要是年轻人,一起看世界来了。这张《世界地图》验证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世界是沿着“中国”这个中心辐射开去的,由此派生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世界地图》同时修正了我们关于世界的一个错误看法。王家庄的人们一直认为,世界是以王家庄作为中心,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纵情延伸。现在看起来不对。世界的开阔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知,也不呈正方形,而是椭圆形的。

④看完了地图,我们来到了大队部的门前开始讨论。地图上什么都有,甚至连美帝①、苏修②都有,为什么反而没有我们王家庄?王家庄所有的人都知道王家庄在哪儿,地图它凭什么忽视了我们?这个问题我们完全有必要向大队的党支部反映一下。世界一定有一个基础,这个是肯定的。可它在哪里呢?如果支撑我们的那个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掉到什么地方去?这个问题吸引了所有的人。人们聚拢在一起,显然,开始担忧了。

⑤王爱国又提出了一个令人害怕的问题,如果我们出门,一直往前走,一定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白天还好,万一是夜里,一脚下去,我们肯定会掉进无底的深渊。我们只能不停地坠落,永远坠落。王爱国的话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我们几个小的紧紧地挨在一起。但是,王爱贫马上说,地图上清清楚楚世界的左边是大西洋,右边也是大西洋,我们怎么能走到大西洋里去呢?听了他的话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存感激。然而,王爱国立即反驳说,假如我们坐的是船呢?王爱国的话又把我们甩进了无底的深渊。就在这个最紧要的关头,还是王爱贫挺身而出了。“如果船掉下去了,那么满世界的水都淌到了哪里?”我们看了看身后的鲤鱼河。水依然在河里,我们看到了希望,心安理得。王爱贫挽救了我们,同时挽救全世界。

⑥但是我还是不放心,我要在父亲那里找到安全,找到答案。父亲站在田埂上,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手电,仰着头。我说:“王家庄到底在哪里?”父亲说:“我们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宇宙里的一颗星。”我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手电,到处照,到处找。星光灿烂,我急了,说:“地球在哪里?”父亲说:“地球是不能用眼睛去找的,要用你的脚。”父亲对着漆黑的四周看了几眼,用手掸了掸身边的萤火虫,犹豫了半天,说:“我们不说地球上的事。”我把手电塞到父亲的手上,掉头就走。走到很远的地方,对着父亲的方向我大骂了一声:“都说你是神经病。”

⑦我坐在小舢板上,鸭子围绕在我的四周,我要带着我的鸭子,一起到世界的边缘走一走,看一看。我把鸭子赶出乌金荡,来到了大纵湖。大纵湖一望无际,我坚信,穿过大纵湖,只要再越过太平洋,我就可以抵达大西洋了。我没有能够穿越大纵湖。事实上,进入大纵湖不久我就彻底迷失了方向。我是第二天上午被两位社员用另外一条小舢板拖回来的。鸭子没有了,这一次不成功的探险损失惨重。队长提起我的耳朵,把我拽到了大队部。大队书记在那儿,父亲也在那儿。父亲无比谦卑,正在给所有的人敬烟,给所有的人点烟。父亲一看见我立即走了上来,厉声问:“鸭子呢?”我用力睁开眼,说:“掉下去了。”“掉到哪里去了?”“掉下去了,还在往下掉。”父亲仔细望着我,摸了摸我的脑门,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说我有神经病。

⑧”神经病“从此成了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它至少说明了一点,我八岁的那一年就和我的父亲平起平坐了。

(选自毕飞宇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文字有删改)

(注)①美帝: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在民间,“美帝”仅指美国本身。②“苏修”一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此处指代前苏联。“美帝”“苏修”经常出现在文革结束前的中国官方宣传中,大众耳熟能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题目“地球上的王家庄”用“地球”这个大概念做“王家庄”这个小村庄的修饰语,两者形成巨大反差,一大一小之间,体现出讽刺性与深刻性。

B.父亲作为落后年代的知识分子,有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但他却不希望儿子像他一样,这从他掴了我一个大嘴巴,告诉大队支书“我”有神经病中可以看出。

C.小说中的父子俩因或执著或幼稚的探索行为而有别于周围的人们,在王家庄村民眼里,他们是一对“神经病”,都属于异类,这是以村民反衬这对父子。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便于展示人物心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行文轻快戏谑,表面上淡化了时代的伤痛,实则加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2.《世界地图》这一情节道具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多次出现“世界”一词,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给我们展现了哪几个“世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