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神舟”一词上了网络热搜。“神舟”飞天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神舟”一词上了网络热搜。“神舟”飞天________已有20年!我们对这艘中国太空飞船的名字早已__________,一提起它,总让人打心底涌起一股民族自豪感。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这既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实现載人航天エ程“三步走”计划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神舟”从此成为载人航天的代名词。杨利伟首飞、“神七”太空出舱、景海鹏三次飞天、“天宫”上演太空科普课……载人航天工程一次次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科学应用效益的_________,谱写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壮美篇章,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经典。这些难忘的瞬间,总能激荡起每个人与时代共振、同国家一道前行的奋斗豪情。

“神舟一号”飞船实现的一趟太空往返,背后涵义并不简单,它看似中国航天事业的______,实则厚积薄发。没有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持续努力,(    ),就不可能使中国航天事业用短短七八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三四十年走过的路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赫然  耳熟能详  显现  独树一帜

B.居然  耳熟能详  显现  异军突起

C.居然  耳濡目染  呈现  独树一帜

D.赫然  耳濡目染  呈现  异军突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B.这是我国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的第一次飞行试验,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C.既是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的第一次飞行试验,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D.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程碑式的跨越就不可能实现

B.就不可能有这里程碑式的跨越

C.中国航天就不可能有这里程碑式的跨越

D.中国航天这里程碑式的跨越就不可能实现

 

1.B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此处强调出乎意料,应选用“居然”。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处指名字熟悉,应选用“耳熟能详”。 显现:显露。呈现:显出、露出。此处指显示出来,应选用“显现”。 异军突起:指新的派别或新的力量突然兴起。与后文“厚积薄发”形成对比。独树一帜:指自成一家。应选用“异军突起”。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中,语段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既是”“也是”后语段存在逻辑先后顺序不当,二是“这”主语赘余。两处语病均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与下文衔接的原则,分析下句“就不可能使中国航天事业用短短七八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三四十年走过的路程”的句式特点可知,此句“中国航天”不能作主语,排除CD;本着与下句保持句式结构的一致性,排除A。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道遥游》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面对赞誉、责难,宋荣子所采取的人生态度。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铺写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壮志难酬,苦闷难言,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烛烛晨明月(节选)

佚 名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由时间写起,突出时令特征,见出旅途的艰辛,为下文道别做铺垫。

B.三四句描写了江汉奔腾、浮云飞翔之景,依托阔大的境界,表现高远的志向。

C.五至八句通过强调山川阻隔,相距遥远,句句突出“远”字,感情更加浓盛。

D.本诗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感情深沉,风格古朴。

2.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黼字子威,颍人也。工部尚书守中之子,守中性卞急,通诸子极严,黼百计承顺,求宁亲心。初补国学生。泰定四年,遂以明经魁多士,投翰林修撰。明年,代祠西岳,省臣谓黼曰:“敕使每后我,今可易邪?” 黼曰:“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省臣不敢对。迁礼部主事,拜监察御史。首言:“論祠烝尝,古今大祭,今太庙唯二祭,非礼也,宜据经行之。”不报。俄中书命黼巡视河渠,黼上言曰:“蔡河源出京西,今河底填淤,高出地面,秋霖一至,横溃为灾,宜按故迹修浚。”亦不报。已而投黼江州路总管。至正十一年夏五月,盗起河南,焚掠数千里,造船北岸,锐意南攻。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黼乃独椎牛飨士,激忠义以作士气。十二年正月己未,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遁,舳舮蔽江而下,江西大震。贼乘胜破瑞昌,右丞孛罗帖木儿遁。时黄梅县主薄也孙帖木儿,愿出击贼, 黼大喜。贼游兵至境,急檄诸乡落聚木石于险塞处,遏贼归路。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阵,也孙帖木儿继进,贼大败。黼还,乃以长木数千,冒铁锥于耖,暗植沿岸水中,逆刺贼舟。会西南风急,贼果扬帆顺流而至,舟遇桩不得动,余舟散走。行省上黼功,    请拜江西行省参政。二月甲中,贼将薄城,分省平章政事充秃坚不花自北门遁。黼引兵,布战具,贼已至,焚西门,乃张弩箭射之。贼转攻东门。黼救东门,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自巷背来,刺黼堕马, 黼与从子俱骂贼而死。郡民闻黼死,哭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B.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C.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不报

D.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电江北/不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屯田、百工、水利、交通等职事,长官为工部尚书。

B.明经,亦称“明经科”,是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经义、策向取士,出身与进土科同。

C.己未,为干支之一。古代以十千同十二支循环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

D.从子,“从”指堂房亲属,“从子”指兄弟之子,也可以指血缘关系隔得更远的子侄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黼孝敬恭顺,虽然他的父亲性格急躁,但李黼为了父亲身心安宁,尽力顺从父亲。

B.李黼积极进言,针对祭祀不合礼制之处及河果填淤之患提出建议,得到皇上的认可。

C.李黼智勇兼备,他命令在险要之处聚集木石,阻止贼军退路,且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D.李忠于职守,为保一方平安,多次打败乱军,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不屈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人虽微,《春秋》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

(2)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遁,舳舮蔽江而下,江西大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子

刘庆邦

建敏是福来酒家的门迎。她上身穿的是掐腰中式褂子,下面是黑色长裙,加上门口有几级台阶,建敏的身材显得很高挑。可老板说,她的笑应该自然些。她对自己的笑没法作判断,哪样儿算自然,哪样儿算不自然呢?在洗手间里,她对着镜子笑了ー下,又笑了ー下,笑着笑着,眼泪就浸出来了。

老板是建敏的姑姑。姑姑说,要是吃饭的客人太少,当老板的就赚不到钱给她们发工资。在福来酒家的错对过儿,开着另外一处酒家。建敏注意到了,人家的门迎是两个,人家穿的是粉红缎子的旗袍,上面花花朵朵,打眼得很。每到用餐时间,那间酒店的人总是比较多,这让建敏有些烦恼。她想,是不是自己当门迎当得不好。一天晚上,她把她的想法跟姑姑说了。姑姑说,好孩子,你当得很好。建敏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

门前街道刚翻修过,酒家门前还砌了两个花池,建敏一抬眼就把花池里的新土看到了,黑油油的,绒乎乎的。也许秋天不是种花的手节,花池一直空着。花池空着,建敏心里也空着。

建敏把池子里的细土用手攥过,一攥就春蚕一样在手心卧成一条。建敏闻了闻,苦盈盈,甜丝丝,还有那么一点腥,是熟悉的那种味道,一下子就吸进肺腑里去了。别人不种,她来种点什么不行吗?这个念头一撞,建敏心里就跳起来。

她打算种的是小麦。

别人家孩子到远方打工,父母都是为孩子包一把土,建敏的爹包的是小麦。爹说,麦子是你种出来的,想家了,你就闻闻。建敏点点头,没有说话。那天一大早,弟弟建根还没睡。她来到床前,叫着建根,我走了,你跟爹在家好好的。她叫得声音发颤,建根还是没醒。她把手伸进被窝里,弟弟的小身子瘦瘦的,脖子里涩拉拉的。她的眼泪再也包不住,呼地流了出来。娘死那年,弟弟オ一岁多,是她把弟弟拉扯大的。她代替娘的职责,把弟弟管得很严。有一次弟弟没完成作业,她抓过弟弟,打得很厉害。弟弟叫着,姐,姐,别打了!她说,你不好好学习,就得打!她后悔不该那样打弟弟,心疼得差点哭出声来。她对爹说,我走后,你别打我弟弟。爹说,我不打他。好了,走吧。

建敏和酒家的姐妹们都住在酒家。酒店打烊时,建敏把带来的麦子分出一半,悄悄地往花池里撒。每撒下ー小撮,她就马上用脚趋趋,踩踩,把麦子埋住。她的样子很胆怯,生怕人家发现。一个姐妹问:建敏,你在干什么呢?建敏说,我看看月亮。姐妹们又笑话她了,你当在老家呢,城里这么多灯,早把月亮遮没了。

第二天一早,她就禁不住往麦地里看。她站在左边,看右边的麦地;站在右边,看左边的麦地。看着看着,她的目光就有些走神儿。她走神儿到老家去了,似乎看到大片大片的麦子已经出齐,并由黄变成了葱绿。

小麦没让建敏失望。一个早上,建敏开门一看,小麦发芽了。小麦像是听到了口令,说发芽,都发芽,说立正,都立正。而那些芽又是针形的,颇具锋芒的样子,像是不许人们碰,谁碰就扎谁一下子。建敏有些感动。

一对老人在街边散步。老太太说,快看,麦苗儿!老太太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老爷子低头一瞅,说不错,真是麦苗儿。老太太说,我看麦苗比花儿还好看呢!老爷子说,农民意识。建敏听见了,她禁不住想乐。一个像是当爸爸的、看见了,对女儿说,这是麦苗儿。女儿只看了一下。爸爸说,咱们吃的面包面条,还有馒头,都是麦子做的。女儿问,面条馒头都是白的,麦子怎么是绿的?爸爸笑了,说这是麦苗,麦苗还要抽穗,扬花儿,结籽儿,把籽儿磨成面,才能做成吃的。女儿长啊了一声。建敏再也绷不住嘴,粲然笑了出来。此后,建敏发现每天都有人注意她的麦子,有人对着麦苗能瞅好一会儿,还有人在麦苗前照相。建敏心说,这是我种的麦子,你们看吧。她对每一个人都很欢迎。

姑姑说,建敏,你现在笑得比以前自然了。

建敏说,是吗?我也不知道。

过春节时,酒家照常营业。爹把电话打到酒家,建敏一听爹的声音,就哽咽得说不成话。爹问,建敏,你怎么了?建敏使劲笑着,眼角还是有眼泪流下来。我挺好的,您身体好吗?爹说很好。我弟弟建根呢?学习用功吗?爹说,建根懂事了,知道用功了。建敏想跟爹说说麦子的事,爹说好了,就这吧。把电话挂了。

麦苗还存在着。到了清明,麦子起身了,只是显得瘦一些。她在心里对麦子说,对不起,实在是委屈你们了。她梦见麦子长得很好,一片绿汪汪的。除了麦子,还有油菜。油菜已开花了,东黄一块,西黄一块。建敏不记得自己种了油菜,怎么会开出这么多油菜花儿呢?醒来后建敏觉得有些可笑,原来她把北京的麦地梦成老家的麦地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对比描写两家酒店的门迎、城市的闪亮灯光与记忆中的家乡明月,在现实感触中表达对生活与美的思考。

B.小说采用插叙手法交待建敏离乡的情景,不仅勾连了前后文的事件与情感,也使结构更为紧凑,更具有艺术性。

C.小说中由北京的“花池”到建敏的“麦地”,由“北京的麦地”到“老家的麦地”,地点、称谓变化的背后是情感的变化。

D.小说语言平实,亲切自然,描写事物情态毕现,刻画人物如在眼前,看似不露声色的叙述,也蕴含着丰厚的情味。

2.小说中“麦子”是写人叙事的关键,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3.导演贾樟柯说过:只有离开故乡、才能获得故乡。请联系这句话,探究小说中建敏“泪”与“笑”的深刻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心理学依据。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联络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行为随着其后的及时的结果变化,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不愉快的结果抑制行为。赏识和惩戒都是利用这一原理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的不同教育方式。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愉快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教育学依据。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生活充满着各种规则和惩戒,教育要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否定教育惩戒,否则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能炼出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职责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管理学生的职业权利。权力意味着不可放弃,否则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同时,教育惩戒权还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权力,教师必须具有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专业自主权。教育惩戒权是其专业自主权的必然组成部分。

(摘编自“360百科”《教育惩戒权》)

材料二:

从9月24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规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罚站罚跑”,到11月15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除“罚站罚跑”,前后不到两个月,教师惩戒权因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又回到了讨论的原点。

教师惩戒权无法兑现,还与大多数家长不支持教师惩戒有关。对于教师惩戒,大部分家长只能接受口头训斥。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教育惩戒权的具体规定下放学校主管部门。可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谁会去出台容易刺激家长的具体惩戒规定呢?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从现阶段来看,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并没有受到上位法的保护,教师惩戒权从纸上落到地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摘编自维扬书生く别让教师惩戒权成为纸上权利),“红网”2019年1月18日)

材料三:

事实上,对于“罚站罚跑”条款被删除,不必过度解读和担心。“罚站罚跑”的提法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不是简单的“自我否定”,而是基于现实的复杂性、多样性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更理性、更审慎的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其一味在“罚站罚跑”上纠结,不如多方倾听,将更有利于完善整个条例。

法律不宜、也不可能事无巨细。诸如“罚站罚跑”等具体措施不能广泛适用于各年龄段和各教育类型学生群体,也不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实际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更合理可行的惩戒措施。与其写入法律,不如下放权利。广东在全国率先用立法赋予老师教育惩成权,其意义不在于制定出哪些具体的惩戒措施,而在于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提出教师有惩戒权,并给出了原则性、指导性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行使教育惩戒权是一种职务行为,一旦产生意外后果,不能简单地把老师推向前台,甚至把老师当替罪羊,学校及主管部门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最大程度地消除后顾之忧,老师才能放心大胆地依法行使教育惩戒权。

(摘编自陈广江《比“罚站罚跑”更值得关注的是恰当行使惩戒权》,(工人日报)2019年11月19日)

材料四

首先,教育惩戒方式并不单一。它是一个有着等级区分的体系。“分级”意味着科学合理是教育惩戒的重要依据,要对学生不同的失范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教育惩戒也包含了训诚、督导、矫治、反省等内容,既有刚性又有弹性,体现着因材施教、因龄施教的理念。

而且,教育惩戒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要用正当且有序的程序组织起来。再者,教育惩戒不能没有校规校纪“配套”。不同等级的教育惩戒都给校规保留了空间。因为,教育惩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能够指引实施的“手册”。

最后,教育惩戒绝不是一罚了之。之所以如此注重体系化的建设,之所以在刚性之外保持灵活性,之所以如此看重兼顾不同学生个体的特点,是因为教育惩戒终归为了教育。只有目的正确,才能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定,继而选择适宜的方法。

(摘编自丹图《教育惩戒并非一罚了之》,《广州日报》2019年11月26日)

1.下列对“教育惩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方式,由于随后的结果变化会对当下的行为产生影响,教育惩戒对学生行为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教育效果。

B.教育惩戒是一项职业权力,权力是不可放弃的,教师放弃教育惩戒就是失职,对教师专业权力的使用也会有消极影响。

C.教育惩戒是一种职务行为,一旦产生意外结果,无论是主管部门或者学校,都不应该把教师推向前台或让教师承担相应责任。

D.教育惩戒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立法的支持与保护,又需要校规校纪的配套指引,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一定的规则意识,没有锻炼出承担责任与挫折的心理品质,教育的缺失尤其是教育惩戒的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B.因材施教或因皊施教都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落实在教育惩戒中,就要区分不同的惩戒等级,从而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失范行为采取针对措施。

C.教育惩戒的刚性在于立法明确并制定细则,教育惩戒的弹性在于下放具体实施给主管部门或学校,两者都出于教育惩戒的目的性考虑。

D.教育惩戒包含训诚、督导、矫治、反省等多项内容,如果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目的不够正确,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定或者采取适宜的措施。

3.针对《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中“罚站罚跑”条款从规定(草案)到删除(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的变化,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它们的主要分歧,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条款修订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