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笔者近读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其卷二有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记载,对回答中秋节是怎么起源和源于何时这两大问题大有作用。现将这段文字照录如下:

十五日,寺家设馎饦饼食等,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舞,永代相属不息。设百种饮食,歌舞管弦以昼续夜,三日便休。今此山院追慕乡国,今日作节。

此文所记为唐文宗李昂开成四年(839)事。

圆仁关于中秋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的记载,大致可信。因为我国古代一些专记岁时的专著如汉崔亮《四民月令》、晋周处《风土记》、梁宗擦《荆楚岁时记》、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唐韩鄂《岁华记丽》等书,均未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事;类书如编于唐初的《艺文类聚》、唐中期编《初学记》等,其岁时部亦不记八月十五中秋节;唐以前流传下来的民间日用书《书仪》,也不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这些似乎都告诉我们,唐以前,中秋节或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再来看看当时文人在八月十五的聚会,就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八月十五夜,他们都习惯于在一起吟诗赏月。如《白居易集》中,就留下了《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值对月忆元九》《八月十五日夜对酒玩月偶题是诗》(卷十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卷十七)《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客玩月》《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卷三十一)等五首以“八月十五日夜”为题的诗作,若不是把此日夜当作节日,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

此节得以从新罗“引进”,有其深厚的汉文化基础。

首先,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八月十五夜的月亮,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中;取于月数,则蟾兔圆。”这种看法,代表了崇尚中庸之道的国人意识。“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正好说明八月十五日夜是立节的佳辰。

其次,关于月的诸多神话传说,也是中秋节形成的节俗文化基础之一。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传说,均极为优美和富于传奇性。

其三,古礼“秋分夕月”和秋社俗,也应是中秋节形成的又一个文化基础。秋分和秋社均为八月节,其时间一般都在八月十五日前后,甚或同时。如唐文宗开成五年(840)秋社日为八月十五日,次日即为秋分。社日是农业大国的重要农事节日。社为土地神,“王为群姓立社,曰太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社日是祭社神的日子,分春秋二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叫秋社。前者“祈年”,后者“庆有年”。两次社祭,家家户户“结综会社”,非常隆重。秋社和秋分这两个传统节日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一两日或同时,毫无疑问对中秋节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节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节日中秋节在中国的起源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B. 中唐时代,民间已经盛行中秋节,此节的民间文化已比较普及。

C. 从文献记载看,唐以前,中秋节应该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D. 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可成定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日僧圆仁的文字,说明作者赞同中秋节起源于新罗之说。

B. 文章列举古代文献,进一步补充论证日僧圆仁的分析是大致可信的。

C. 文章罗列白居易的诗作,是为了佐证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

D. 文章选用诗句“最团圆夜是中秋”,指出八月十五月团圆,适合确立为节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深厚的汉文化基础是中秋节起源问题中值得探讨的价值内涵。

B. 唐欧阳詹认为国人崇尚中庸之道的意识渗透在节日文化之中。

C. 周天子为自己确立的社,叫王社;晋侯为百姓确立的社,叫国社。

D. 社日和秋分的民俗对中秋节的形成曾起过重要作用。

 

1.D 2.A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辨析。D项,“可成定论”错误,原文第一段说“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对这个节日是怎么起源的,又源于何时等问题,历来说法不一”,第四段说“至少中唐人已经把八月十五日夜当作节日,说中秋节起源于唐代,当非无据。”。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说明作者赞同中秋节起源于新罗之说”错误,结合文章第二、三段内容看,作者只是引入一种中秋节起源的说法,并未表明自己赞同。故选A。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根据文章第六段语句“唐欧阳詹所言:‘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中;取于月数,则蟾兔圆。’这种看法,代表了崇尚中庸之道的国人意识。”,可判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的意识”是作者的观点。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天,清扫庭院后,偶见一棵树苗倚石而长,生机盎然。“若替它搬开那块石头,它一定会长得更好吧!”这样想着,我便用力将压在树根上的石头搬走了。隔了几天,再到后院,竟发现那棵树苗倒在地上夭折了。

材料二:一位书法爱好者总是用废旧的报纸练字,虽然很用功,却没有什么长进,于是他就去向著名的书法大师请教。大师了解情况后,对他说:“你为什么不用最好的纸来写呢?那样,你就会写得更好。”书法爱好者很奇怪地问原因,大师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字:“逼”。书法爱好者明白了这个字的奥妙,就按照大师的指点去做,终于获得了成功。

要求: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明确立意,自选文体,白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恰当之处,请指出并修改。

亲爱的同学们:

生命重于天,暑假将至,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防溺水已成当务之急的大事。校学生会倡议:全体同学要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率先垂范,拒绝野泳,并号召家人亲朋远离危险水域,大家可以以跑步,打球等安全方式锻炼身体,避免溺水事故不再发生。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三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意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要提高国家的科学能力,就要克服一些弊端。如我国的教育历来重视对知识的传授,    忽视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都很能考试,    在真正的实际工作中却缺少竞争力。这里有体制方面的原因,    有东方文化的影响。真正的现代教育    靠背书本,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A.     不但  而且 B.      不仅  而且

C.     不是  而是 D.  不过   不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有关专家认为,过度劳累会引起健康透支,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B. 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C. 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个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哲学和艺术。

D.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公司终于扭亏为盈,而且业绩有了近3.6%左右的增长,这都得益于公司新领导的大胆决策和上下的齐心努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