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乙)《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望西山,始指之         异:感到奇异。

B. 不与培为             类:类似。

C. 有积石横当其           垠:尽头,边界。

D.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      箭:箭竹。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不知日 B. 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C. 无所得 D. 吾疑造物者有无久矣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始得西山宴游记》立意与布局都与题目“始得”关系密切,多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

B. 《小石城山记》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北弃置在偏远的地方。

C. 选文都通过对景物的描述与议论,将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之情表现出来。

D. 选文都把现实生活中无法排遣的矛盾向造物者询问,故而不免有颓废消极的色彩。

 

1.B 2.C 3.D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错误,“类”,种类,类别。故选B。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BD三项,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之,代词,代指寻找的东西。分析可知,C项“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分析有误,“不免有颓废消极的色彩”分析错误,选文都通过对景物的描述与议论,主要是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和傲世的情怀。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林黛玉进贾府》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宝玉便走进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A)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B)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顾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C)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楼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全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D)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A. 黛玉的回答既写出了她的谨小慎微、留心在意,也写出了她的敏感自尊、讨好取巧。

B. 宝玉的话表现了他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反叛,也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

C. “摔玉”既表现了宝玉在家中所受的娇惯,也透露出要寻求知音的迫切心情。

D. 贾母的先“楼”后“哄”,后来的“亲与他带上”,体现了贾母对宝玉的无比疼爱和娇纵。

 

查看答案

下列对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上片即景抒情,借孙仲谋和刘寄奴之典表达英雄不在、时光易逝的伤感。

B. 下片追书历史,抒写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慨和对朝廷的警示告诫。

C. “烽火扬州路”和“佛狸祠下”用今夕场景对比愤斥偏安之举。

D. 全词语言沈郁顿挫,意境深宏博大,用典意韵深远,情感真切深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把荆卿刺秦当做计策,才加快祸患的到来。

B. 鼎铛玉石,金块珠硕——把保定看做铁锅,把美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

C.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连连退却。

D.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逝去的人如同东去的江水,再也不能平常过往(的人生)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洎牧以馋诛 B. 苟以天下之大

C. 蚓无爪牙之利 D. 客有吹洞箫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食埃土,下饮黄泉 B. 与其徒上高山

C. 顺流而 D. 樯虏飞烟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