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出行、访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出行、访友……在忙碌与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假期,放松一下原本无可厚非,可许多人似乎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端午这个新定的“假”,或多或少淡化了端午这个传统的“节”。端午不仅是“假”,更是“节”,我们过端午节时,更应该关注它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端午节又叫五月五日、重午、端五、重五、五月节、端阳、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医药节等,是最早出现的中华传统节日之一。早在先秦已经出现,到了汉代,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诸多习俗。

有统计显示,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半数左右拥有属于自己的端午节。比如彝族都阳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流行。在节日这一天,每家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包好粽子,在山间草坪唱歌跳舞尽情娱乐。由是观之,端午节习俗传承是古老和现代的统一、时代与地域的交融。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包粽子、划龙舟等是主要内容。我们过好端午传统文明节日,对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鲜活地体现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中。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而端午文化应该更可以在传承中别开生面。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都可为端午提供新的载体、创制新的手段、赋予新的内涵。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持续传承和振兴端午文化?比如,立足对屈原的纪念,发掘“诗人节”传统,读诗诵诗赛诗,重塑“诗如海”的端午;比如,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实现“数字化”的端午;比如,顺应全球化大趋势,推动东亚国家共建共享端午文化,打造“走出去”的端午。在这些方面,政府、企业、媒体、社会都可大有作为。端午如是,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又何尝不是这样?

端午节习俗的传承过程现代性和传统性兼具,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端午节俗在新时代丰富多彩又不失神韵地演绎,传承与彰显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有民俗专家建议,将端午节文化修养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必修课,同时运用新的呈现方式让人们了解体验,让端午节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摘编自高帆《弘扬端午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光明网”2018年6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如何过端午来说,许多人重“假”轻“节”,未关注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B. 端午节名称丰富、起源较早,先秦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风俗。

C. 四川凉山雷波县一带的彝族人的端午节叫都阳节,有挂艾叶、包粽子等节日内容。

D. 新时代端午节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彰显了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人们对端午节的看法入题,介绍了其名称、由来、习俗、意义及传承。

B. 彝族都阳节例说明端午节非汉族独有,其习俗传承体现古今统一、时空交融。

C. 文章对如何发扬端午文化问题进行横向阐发,从三方面为相关责任主体支招。

D. 文章在论述端午传承的基础上,以专家建议作结,呼吁提升修养,创新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从而创建了端午的网络营销模式。

B. 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都可为传承文化提供新载体、创制新手段、赋予新内涵。

C. 对端午节文化进行传承必须规范其内涵,因为传承文化是彰显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D. 端午节习俗包含了中国人对文化、对生活的选择,彰显着其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1. B 2. A 3. 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先秦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风俗”不正确。由原文“到了汉代,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诸多习俗”可知,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诸多习俗是汉代出现的。 2.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A项,“介绍了其名称、由来、习俗、意义及传承”分析不正确。由原文可知,文章在介绍端午节名称之后并没有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创建了端午的网络营销模式”未然改已然;原文说的是“比如,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实现‘数字化’的端午”,只是一种设想,并没有成为现实。C项,无中生有。文中既没有提到“传承必须规范其内涵”,也没有提到“传承文化是彰显文化的前提和基础”。D项,偷换概念,“端午节习俗……”不正确。由原文倒数第二段可知,不是“端午节习俗”,而是“端午节俗的传承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7月11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岁的袁隆平以流利的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20分钟的演讲。他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现场观众数次热烈的掌声。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材料二:深圳有一个名叫袁媛的7岁小女孩,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在浴室的危急时刻,她处乱不惊。果断打开浴室门,借助衣架桶开高高的窗户,迅速关上煤气,跑到客厅拨打了110、120求救电话,简洁准确地自报位置,使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从而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袁媛也因此当选为年龄最小的“中国骄傲”。

对两则材料中的“中国骄傲”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把孝敬写进法律,规定儿女必须“常回家看看”,这比一般的宣传教育更直接更有效。但是,若没有对父母精神赡养的具体要求和切实可行的量化措施,①那么新法一定会成为一纸空文。再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考虑,是不是常回家看看,与伦理道德有关,只应该用伦理道德的手段来解决。法律侵蚀伦理,干涉道德,让法律独轮车横行天下,造成犯罪的普遍化,一开始就会导致法律不被遵守,破坏法律的威严。

①新法不一定会成为一纸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 经过这次下乡调查,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乡村带来的变化。

C. 《人民的名义》在影视作品题材最容易浮于表面、走向说教的情况下,观众们对这部反腐作品表现出强烈的认可。

D. 阅读一些好书,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培养自信,而且能够帮助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从而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

①他闲来无事,就经常在网上发帖子,飞短流长,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惹上了官司。

②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与沿海省份已经等量齐观

③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④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是作者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⑤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⑥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A. ②④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无论生死都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在汤问棘中具体写鹏之形体及乘风而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将景物描写推向高潮,而被视为千古绝唱。

(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为喻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