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把孝敬写进法律,...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把孝敬写进法律,规定儿女必须“常回家看看”,这比一般的宣传教育更直接更有效。但是,若没有对父母精神赡养的具体要求和切实可行的量化措施,①那么新法一定会成为一纸空文。再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考虑,是不是常回家看看,与伦理道德有关,只应该用伦理道德的手段来解决。法律侵蚀伦理,干涉道德,让法律独轮车横行天下,造成犯罪的普遍化,一开始就会导致法律不被遵守,破坏法律的威严。

①新法不一定会成为一纸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更应该用伦理道德的手段来解决③最终会导致法律不被遵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和文段综合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段,仔细阅读,找出文段中推断不合理的地方,然后仿照例句的模式,把文段中找出的推理不合理的地方表达出来。本题,通读文段,可发现除了“新法一定会成为一纸空文”表述过于绝对化外,推断不合理,还有“只应该用伦理道德的手段来解决”“一开始就会导致法律不被遵守”推断不合理。“只应该用伦理道德的手段来解决”的前面说“与伦理道德有关”,所以此处应为是“更应该用伦理道德的手段来解决”;“一开始就会导致法律不被遵守,破坏法律的威严”,结合前文“法律侵蚀伦理,干涉道德,让法律独轮车横行天下,造成犯罪的普遍化”该句意思应该是表示结果,应改为“最终会导致法律不被遵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 经过这次下乡调查,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乡村带来的变化。

C. 《人民的名义》在影视作品题材最容易浮于表面、走向说教的情况下,观众们对这部反腐作品表现出强烈的认可。

D. 阅读一些好书,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培养自信,而且能够帮助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从而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

①他闲来无事,就经常在网上发帖子,飞短流长,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惹上了官司。

②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与沿海省份已经等量齐观

③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④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是作者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⑤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⑥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A. ②④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无论生死都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在汤问棘中具体写鹏之形体及乘风而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将景物描写推向高潮,而被视为千古绝唱。

(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为喻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榆河①晓发

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注释)①榆河:在今北京之北,地形险要,为明朝京城的北方锁钥。②弃繻者:《汉书·终军传》载,“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繻[xū],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

B. 第五句以“征尘”借喻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C. 第七句中,诗人以终军自比,表明自己愿像终军一样建功立业。

D. 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

E. 前两联写晓发所见,后两联写晓发所感,章法谨严,层次分明。

2.诗歌的颔联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 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夷狄,古代称西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中原人士之外的边民。

B. 东宫原为古建筑,多为太子住处,借指代太子;如《陈情表》中的“当侍东宫”。

C. 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D. 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 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C. 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虽此论不被接纳,但后来他却深得当时人信服。

D. 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