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好作文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有作家说“敢讲真话”,...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好作文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有作家说“敢讲真话”,有编辑说“拒绝套路”,有特级教师强调“真情实感”,有文学评论家则认为“见解独到”。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 不得抄装、套作。

 

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古人云:“言为心声”。一个人写文章无非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因此作文应该说真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有了真情实感,作文才会打动人,才会得高分。 “真情实感”这个短语是由“真情”和“实感”两个名词构成,本文就这两个方面谈本人的一点粗解。 所谓“真情”指的就是作者真实的情感。《我的老师》中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了对温柔慈爱的蔡老师的挚爱、感激和怀念之情。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五件小事,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对蔡老师的依恋:默默地看老师写字,放假前与老师难分难舍,暑假中感到时间漫长,甚至梦中寻找老师。最后,文章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和蔡老师分别了”,寥寥数语,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真实的爱师之情。再如《背影》中,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表现了在特定的家境、心境下的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把父子之间的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看来,喜怒哀乐这种人之常情,如果能用笔将它们表现出来,就会使文章充满真情。 所谓“实感”,就是指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如初中语文自读课本《这不是一颗流星》,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我原以为,孩子天真淳朴的念头会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一颗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这种生活感受,正是作者有感于大人们的感情像流星一样,孩子们的“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含蓄地对大人有所批评,同时又表达了一种愿望,大人们应该保持一种赤子之心,让社会充满友爱、充满温暖。 显然,说自己想说的话,离不开真情和实感,喜怒哀乐人皆有之,但仅有这种人人皆有的真情还不够,因为这种真情,只是具备了生活经验,要写好文章,还必须有自己对这种生活经验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感觉,臧克家在一篇谈写作的文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知识和对生活知识的感受,是写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两条。”这就告诉我们言为心声,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包含了要把“情”和“感”结合起来的意思。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关于“好作文”的标准。考生可以从材料所提供的标准中择其一立意,也可以从自己认知的角度立意。“好作文特质”,在认识上可以停留在“高考好作文标准”上,也可以超越于此。也可以使文章上升到作文教学本质、社会功用、人生立事等角度。能对“好作文的特质是什么”做出判断,表明自己的立场。题目之中每个观点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而不一定要选择题中所列的四项内容,但须言之有理。语言突出:简洁、清晰、鲜明,客观理性。论述类文章,一般不能就事论事,使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其观点,要联系到事件的背后意义或者在更高的层次来看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

(2)大阉之乱,_________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

(5)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

(6)今两虎共斗,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后面的题。(6分)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1.常以意象为触发点此诗最重要的意象是(写两个)                       ,诗中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写一种)            3分)
2.结合全诗,说说诗题中“怨”的情感内涵。(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完成第下面小题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谋臣,今不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 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 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令 可以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史记·伍子胥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           隙:隔阂

B. 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   猜贼:猜忌敌人

C. 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怨望:怨恨情绪

D. 必树吾墓上以梓                  梓:梓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王卒伐之有大功      源不深望流之远

B. 今不用              吾长笑于大方之家

C. 我以死争之先王     若亡郑而有益

D. 令可以器           将以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和军事家。选文叙述了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亲自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的事实。

B. 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司马迁着重记述了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弃小义而灭大恨的 事迹。司马迁饱蘸笔墨。略貌取神,立体化地突出了伍子胥的精神风貌。

C. 伍子胥是智勇双全的人物。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 他被赐死前对门客说的一番话,是预言,是现实,是政治远见,是身遭诬害的愤慨,也 是对吴王昏庸的憎恨!这使伍子胥的形象达到了新的高度。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后面的题,共14分。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两只鸟飞,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的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有删改)
1.结合全文看,第一段中的画线句有哪些作用?(4分)
2.文章第三段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文章第八段写道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反省获得了怎样的启示。(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 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 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②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 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 也存在于一切 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 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 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③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 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 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④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 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此,说传统 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⑤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 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⑥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 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 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势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持斑 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⑦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 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 以彻底决裂。

⑧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 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 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

(节选自庞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重点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即所谓的文化遗产。

B. “文化传统”,即民族精神,重点在“传统”,它虽不具备有形的实体,却无所不在地存在于一切现实之中。

C. 有人将传统视为服装,服装以时为美,传统就被看作了包袱;有人将传统视为文物,文物惟古是尚,传统又被当作财富。两种看法都是偏颇的。

D. 作者认为传统不是“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也不是“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是想说明传统具有惰性,难以彻底与其决裂。

2.下列说法最能体现节选文字主旨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是祖宗的丰富遗产,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B. 传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

C. 我们应该辩证地了解和看待传统,运用它而不被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D. 传统总是随着人们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

3.根据文中所谈到的传统的“两重属性”,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清明节”这一传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