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后面的题,共14分。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①不是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后面的题,共14分。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两只鸟飞,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的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有删改)
1.结合全文看,第一段中的画线句有哪些作用?(4分)
2.文章第三段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文章第八段写道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反省获得了怎样的启示。(6分)

 

1.运用对比手法(比较),突显了水杉的高度,(2分)为下文两只鸟在梢顶筑巢埋下了伏笔,为作者对人类自身的反省作铺垫。(2分) 2.作者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希望鸟儿有一个安居之所能够体验爱情、繁衍后代、追求和谐高雅的精神生活、分担困难,(2分)寄托了作者对鸟儿的美好情感。(2分) 3.①新巢与旧巢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既能守望文化传统又能保持独立,显示了两只鸟非凡的智慧和魄力。②不肯住父母的旧巢,鸟儿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表明了年轻一代应该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③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共6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反省、启示各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如有表现手法一并答出。画线句子主要写出水杉的高度,运用对比手法。结构上,为下文两只鸟在梢顶筑巢埋下了伏笔,为作者对人类自身的反省作铺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 而言的。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 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②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 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 也存在于一切 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 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 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③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 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 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④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 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此,说传统 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⑤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 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⑥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 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 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势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持斑 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⑦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 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 以彻底决裂。

⑧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 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 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

(节选自庞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重点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即所谓的文化遗产。

B. “文化传统”,即民族精神,重点在“传统”,它虽不具备有形的实体,却无所不在地存在于一切现实之中。

C. 有人将传统视为服装,服装以时为美,传统就被看作了包袱;有人将传统视为文物,文物惟古是尚,传统又被当作财富。两种看法都是偏颇的。

D. 作者认为传统不是“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也不是“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是想说明传统具有惰性,难以彻底与其决裂。

2.下列说法最能体现节选文字主旨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是祖宗的丰富遗产,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B. 传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

C. 我们应该辩证地了解和看待传统,运用它而不被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D. 传统总是随着人们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

3.根据文中所谈到的传统的“两重属性”,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清明节”这一传统?

 

查看答案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 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请根据下面的采访内容,提炼要点,为“家风”一词做一个简要 概述,不超过 50 字。

台湾企业家黄梅邨:父母常说一句话,我们不做我们不要孩子做的事。家风并不是 让外人看的,家风是无形的,贵在身体力行。

北京某市民:父母的谆谆教导就是我们的家风!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 “宁可日日下田地,不可天天串亲戚”“千金万银不及手艺防身”!……现在虽然父母

都不在了,但他们话却依然记忆犹新。

山东某市民: 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在农村,教师是很受尊敬的职业,我的 家风就是简单的两个字“宽容”。父亲从小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凡事要学会退一步, 而正是这种内敛平和的家风,对我的性格塑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它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函陵,秦军氾南    B. 买五人之头而

C. 人皆得以使之    D. 则思江海百川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 虽董之以严刑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 无乃尔是过与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相如持璧却立

B.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生也幸

C. 其无礼于晋                   资政殿学士行

D. 去今之墓葬焉                 貌恭不心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