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体现在描写上,就形成了移情于物的手法。《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运用了这一手法。

(2)、柳永在《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借“月”写别情的句子;而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月”抒胸中万千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指出学习却不思考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学而不思则罔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移情于物的手法”,第二句中“借‘月’抒胸中万千感慨”,考生借助这些提示进行默写。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簪”“螺髻”“尊”“酹”“罔”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 “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生活不易,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 “对斜斜露脚”句,写露脚斜斜,寒香恰如其分。如此美景,恋人却离词人而去,徒留词人悲伤感叹。

D. “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抒发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词人的思念。

E. 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2.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简要赏析这一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 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推毂贤德,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帝得疏,颔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曰:“智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薄,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谳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

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天启初,追谥忠介。

(《明史·邹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B. 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C. 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D. 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县府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 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住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

C.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D. 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邹智路过三原,拜见退休尚书王恕,为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上书天子的意愿,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B. 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邹智十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时,便对此三人进行弹劾,后来其中二人被罢免。

C. 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职,否则难以再见到天子。

D. 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较,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但后来也因此犯罪,被捕入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推毂贤德,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这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这充分表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能量。

“地球卫士奖”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日益引起世界关注。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塞罕坝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链条,折射出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生动变化:人们已逐渐开始习惯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摘编自2017-12-07新华网)

材料二:

为了防止火灾,及时预警,刘军、齐淑艳夫妇驻守山上的望火楼11年,全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日。

“我媳妇盯前半夜,后半夜我来,我俩就这样轮替着瞭望。”刘军说。2006年,在做了十几年的护林员后,刘军被林场安排到了塞罕坝9座望火楼其中的一座担任防火瞭望员。这看似一份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满是艰苦、寂寞和枯燥。

每年的3月至6月,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刘军、齐淑艳夫妇一刻都不敢懈怠。他俩每隔15分钟,就记录下所辖范围内的瞭望情况,并向总场进行汇报。一天,96次瞭望,一年,28000多次。能把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到极致,是最不容易的。也正是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累,让夫妻俩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齐淑艳说,“像如果林子冒烟了,我从颜色就能分辨出是什么着了。白色的是草,黑色的是树。一有火情,我们立马就向林场汇报。”

(摘编自央视网2017-09-03)

材料三:

巨大的生态效益。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2%增加到现在的80%,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每年为滦河、辽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

显著的社会效益。塞罕坝林场助推区域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群众致富,促进地方发展,推进苗木生产、生态旅游、交通运输、养殖业等产业发展,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

观的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林木总蓄积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12万立方米,累计为国家提供中小径级木材192万立方米。

强大的精神力量。塞罕坝林场的巨大成就,为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摘编自2017年第17期《求是》)

材料四:

芝加哥特点:氢气燃料、风力发电

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从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带头植树,为芝加哥创造了50万棵新树的环保纪录。2001年,芝加哥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府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市政府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风力发电也是这座“风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

(央视网旅游频道《让身心自由呼吸,全球最干净整洁的10大城市》)

注:塞罕坝林场地处河北最北部,平均海拔1500米,这里气候条件恶劣,年均积雪长达7个月,最低气可至零下43.3℃。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1949年前,塞早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塞罕坝林场的获奖,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国际认可。

B.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将简单的工作重复到极致。

C. 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就是明证。

D. 绿色出行、利用氢气燃料、风能等是目前国际社会高度认可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塞罕坝林场的成功,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科技创新等多方向的革命性变革。

B. 刘军、齐淑艳大妇工作生活融合为一、矢志创新坚守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塞罕坝能够育林护林成功的重要原因。

C. 由上述材料看,环保主要是种树,因为树能够改变天空,改变环境,带来生态文明,造就青山绿水。

D. 塞罕坝林场由过去的掠夺性采伐、无节制农牧活动,到现在的“以砍养树”,完全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目标。

E. 塞罕坝和芝加哥的做法都体现出尊重科学、顺应自然规律的特点,是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对科技探索的结果。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给塞罕坝以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几条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夜之随想曲

陈忠实

我陪他坐在小河边。

新月初上,沙滩上洒着一层迷蒙的月光。一条条柔软的柳枝从头顶上垂吊下来,悠悠摆动,拂抚着我和他的脸。

“空气多好啊!”他用手撩着水,撩起的水珠落进河水里,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般的声音。“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乡下人比城里人富有得多了!”

我很自豪。我生活在乡下,总愿意听到别人赞美乡村,尤其是城里人对乡村的赞誉之辞。

“唉!”他感叹着,遗憾地摇摇花白的头,“我那小孙女,长到八岁了,没有见过河水,没有摸过沙子。每到星期日,总要我领他去公园,那些假山假湖,她一进去,就没命地跑啊蹦啊!我看着真难受!被人踏得光溜溜的假山,沤得发黑的一潭臭水……哪有这大自然的河水的美景呢?我的孙女要是到这沙滩里来,该乐死了哩!”

“那你把孙女领来呀!让孩子在乡下玩玩多好!”我热烈地邀请。

“我前日来时,孙女就要跟我来,我也想带她。”他说,“她奶奶给整好了衣服,她妈妈给装好了吃食,奶粉、白糖、蛋糕、巧克力,嗬呀,装下一大包,真够我背的。结果呢?我引着孙女要下楼了,她妈妈突然说,要是孩子病了可怎么办?乡村人没有讲卫生习惯,孩子是很难适应的。我下乡来头一个星期,就闹肚子,我也就……”

我嗯了一声,相邀的热情顿然冷却了。

“孩子抵抗力差呀!”他解释说。

我点点头,这是对的。

“城里的孩子真可怜!”他敲着膝头,叹惋的口气,“吃不上任何新鲜的东西。奶粉加工过了!苹果是糠①的!西红柿是催熟的!连面粉也是囤积了多年的小麦磨下的陈货!我在房东家里,看见女当家每天早晚给孙子挤羊奶,多新鲜!西红柿从地里摘下来就吃,维生素一点也不损失……我的那个小孙女,真可怜!啥好东西也吃不上……”

我想点头搭讪一下,脖颈竟然不听支配,只好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我和他住在一个叫做前庄的村子里,搞农村调研,他是组长,我是组员。半个多月的相处,我大体得知,他是地区的一位中层领导干部,下乡“抓点”来了。我有幸陪他住在前村,原是以为荣幸的——这是我有生以来直接接触的最大的一位领导。我每月的工资,只抵得他的工资的零头的一半。

我有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农民老婆。我从来不敢用那一点可怜的工资去心疼孩子。我想尽一切可能节约的途径省下每一块钱,再到渭北的富裕地区去买苞谷。我们队里的粮食总是欠缺,我能保证一家老少填饱肚子,就自以为是最大心疼了。

他——我的组长,现在在美妙的夏夜的大自然的怀抱里,为他的小孙女不能呼吸新鲜空气,不能尝新鲜水果,不能喝到鲜奶而深深惋惜。

大约看着我无端地沉默起来,他笑着说:“你能在农村工作,太好了!我就喜欢农村,所以这次下乡,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城里没什么好留恋的。你可记住我的话,甭往城里钻!”

我点点头,笑笑,说:“我就算想进城,也钻不进去。我是一个小技术员,到城里没工作干呀!再说,我那点工资,在乡下还能凑合,到城里可就没法……”

“你工作几年了?”他关心地问。

“我六○年从省水利学校毕业,现在工作整整十五年了,工资一次也没长过。”我流露出某些怨气

“工资是低些。”他安慰我说,但随之就对我进行教育了,“我参加革命时,没有工资,照样拼命干!干革命不能讲价钱!”

我的意识里强烈地拒绝接受这样冠冕堂皇的教育。我多少知道,他早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有保姆料理家务了。他已经不需要向谁再讲价钱。他不满足的,仅仅是孙子看不见大自然的真山和真水,呼吸不上乡下新鲜的空气,尝不到从树棵上刚摘下的带着露珠的苹果!

“空气多好啊!”他站起来。

“空气……是好啊!”我也站起来。

“我的小孙女要是跟着我,该多好!”

“你带一个保健医生来……”

“我的资格不够哟!”他哈哈一笑。

我想说点什么迎合她,然而终于没有说。我的心头掠过一阵悲凉,他一边抱怨自己亲爱的小孙女吃不上新鲜水果和牛奶,却一边教导根本连糠了的苹果也吃不到嘴的孩子的爸爸——我,要艰苦奋斗,继承传统……

“我一定要说服小孙女的奶奶和妈妈,带她到乡下来,看看真山真水,呼吸新鲜空气。”他在夏夜温适的空气中沉吟着,终于下了决心,而不再考虑卫生条件了。

“你把时间选择得稍晚一点,”我提示这位城里人说,“那时候,前村大队果园里的苹果就要成熟了,很新鲜……”

“这倒对!”他高兴地点点头,居然把我的话当真了……

1985.1.12于西安东郊

【注】①糠,方言,指果蔬失去了水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听到组长夺赞乡下人在“享受清新的空气财富”方面比城里人富有时,“我”感到“很自豪”。这里的“自豪”其实是反语。

B. 组长的儿媳已经给女儿装好下乡时的吃食,临行时却又担心乡下的卫生条件对女儿健康不利,主要表现了组长的儿媳对乡下的偏见。

C. 组长抱怨城里的孩子只能吃糠苹果,却不知道“我”的孩子连糠苹果也吃不起,这既反映了当时城乡之间巨大的生活差异,也表现出组长工作不够扎实。

D. 正如标题所示,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但始终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中发展,如一支优美婉转的小夜曲。

2.第二自然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这一段描写有何作用?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我”在与组长的交谈中,有丰富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全文分层慨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媒体技术推动阅读模式变革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阅读方式——社会化阅读,它是以读者为中心,强调分享、互动和可移动性的全新阅读模式。

首先,新媒体技术打破了区隔的空间、整合了碎片化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推动了信息的跨域传播,孵化出一个个集合的阅读社群;其次,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的亚文化传播,让网络社群升级到文化层面的情感共振及价值认同,促使阅读从传统的私人化行为演化为一种以互动和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行为;最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生活场景不断转移到线上,线上的社群文化也开始嵌入现实生活,这使碎片化的信息互动升级为更具系统性的知识交流,让阅读的社会化作用更加凸显,这就是社会化阅读。

社会化阅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需要注意的问题。为适应移动状态下的阅读需要,社会化阅读的内容大都以浓缩的形式出现,可谓短平快;微信朋友圈或群推荐的阅读材料,基于熟人、朋友关系,容易引起重视并被优先阅读,也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效应。一般来说,群主或群里比较活跃的人的推荐有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引导性,甚至经过了“再创造”。群友在分享阅读材料时,会有即时的评论发表,这就形成社会化阅读的一个突出特点:阅读分享与舆论的酝酿、形成几乎同时出现,没有留给理性思维以时间。以微信朋友圈为例,因其转发分享功能十分强大,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让“朋友圈”变成“谣言圈”。

在当前网络时代下,信息知识过剩、信息污染、信息干扰等问题,容易造成阅读浪费。社会化阅读潜藏着一些危机,如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促使“浅阅读”大行其道、过多地沉迷虚拟空间会使得现实社会的文化互动变得稀缺等。

社会化阅读方式对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在传统社会中,出版物是经过审查、去杂质化的,社会化阅读则很难实现对内容的把关。因为在社会化媒体上,微新闻、微评论、微小说等随时可以上线,对于内容管理而言也是一个挑战。

社会化阅读内容的管理者,应当了解社会化阅读的特点、规律与诉求,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促进社会正效应和正能量的最大化。借助社会化阅读这种迅速直达受众的通道,尽可能多地提供质量高、营养丰富、满足读者需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阅读浪费是由于社会化阅读信息过于丰富,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而造成的。

B. 社会化阅读是网络时代下出现的具有快捷、交互、便携等诸多特点的阅读模式。

C. 朋友圈的信息因为基于熟人、朋友关系传播,所以很容易变成“谣言圈”。

D. 社会化阅读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体现在不需要通过审查,更及时更真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肯定了社会化阅读的进步性后,文章主要内容都是指出它可能会产生的社会问题

B. 文章先提出社会化阅读的概念,接着从产生背景和形成方式的角度加以阐释。

C. 针对前文谈及的问题,文章最后对管理者提出了一些规范社会化阅读的合理化建议。

D.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客观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也不可能突破时空阻隔,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社会化阅读。

B. 基于新媒体的社会化阅读内容与传统出版物比较,有内容真假难辨、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需要适当的规范管理。

C. 社会化阅读借助网络平台,微博、微信、QQ群、新闻客户端等,都是社会化阅读的胜地。

D. 阅读从私人化行为演化为社会化行为之后,互动和共享就带有表演性和装饰性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