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或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华大学内被刻字的日晷...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或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华大学内被刻字的日晷刚刚修复完毕,不料按下葫芦浮起瓢,标志性建筑“二校门”门框上又惨被刻字。

②鲁迅在很多作品中塑造了社会底层的悲剧小人物,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揭示他们的生活现状。

③在人性层面上,要将心比心、民胞物与,才能使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一个地球村。

④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暮鼓晨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

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⑥“抢救整理京剧传统剧目”需要不同程度的改编,改编者的心态不是高屋建瓴地睥睨传统,而是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A 【解析】试题分析:①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顾得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是事情得到圆满解决。符合语境。②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符合语境。③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使用正确。④暮鼓晨钟: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对象错误。⑤一以贯之:是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符合语境。⑥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含褒义,此处应用中性词“居高临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深藏若虚,使得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价值永不会褪色。

②家长们的高度紧张自然不是捕风捉影,毕竟关乎孩子身体健康的事件,哪怕发生机率极小,也会击中家长们脆弱的神经。

③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绝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王毅等外交官员在国际舞台上慷慨陈词,折冲樽俎,本质上就是捍卫国家利益。

④仅有好言劝说,对-些自私自利、木人石心效果不大,在有理却就是行不通的时候,必须以法律来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做主。

⑤中学生要提高写作能力,就要不断积累素材,善于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寻章摘句,而不能拾人牙慧。

A. ①⑤    B. ③④    C. ②③    D. 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传统的餐饮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存在厨房与前台上下其手,私拿折扣,暗分利润的现象。

B. 上海市民反映,原本为残疾人设计的英伦出租车因为预约难、车费贵,所以让残疾人望尘莫及

C.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委员会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D. 从老百姓给官员取得穷形尽相的“绰号”中,不但看到老百姓对官员的好恶,也看到官员在老百姓的这杆秤的称量下重量几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释“学习”与“思考”之间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孔子对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回答是“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中揭示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富贵、财利面前执着于道义是孔子宣扬的一个主要观念。《论语》中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孔子用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就无法行走作比喻,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第一课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长沮桀溺”一章,“是鲁孔丘与?”表明长沮是明知故问。因为孔子在当时已十分有名,他周游列国的事迹也已传遍天下,长沮因此才说鲁国的孔丘周游天下,难道还不知道渡口在哪里吗?他对孔子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满。

B. 从“桀溺问‘子为谁’”到“耰而不辍”一段,可以看出,长沮桀溺不光对孔子不满,对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天下也同样不满。

C. “植其杖而芸”用动作描写荷蓧老人用劳动表示自己对孔子作为的不满。

D.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点破了儒士做官的立足点,这就是行义而非谋利。“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明孔子在推行道义方面的执著。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归附。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事:从事,实行。

B. 出门如见大宾                  见:看见。

使民如承大祭                     承:接受。

C. 在邦无怨                      怨:埋怨,责怪。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已:停止。

D.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约:约束。

知者利仁                         利:利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