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描述下面的中国民间剪纸画,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请描述下面的中国民间剪纸画,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学科网 版权所有

 

 

描述:剪纸画由“福”“寿”两字和一头梅花鹿构成,画面是回头的鹿载着“福”,装着“寿”。寓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生活幸福,健康长寿,俸禄丰厚。(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主题图案中的“福”“寿”字和“鹿”的图案,再从其象征意义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 ③②④⑥⑤①    B. ④③②⑥①⑤    C. ④①③②⑤⑥    D. ③①②⑤⑥④

 

查看答案

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也好、家长也罢,都应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只有适度的教育管理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B. 诚信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教育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C. 成千上万的奥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奥运的理想。

D. 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B. 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C. 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D. 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道中(其二)①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

1.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散材”“疲马”都是作者白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转自如。

B. “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 “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热诚。

D. 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白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E. 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