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震旦鸦雀为中国独有,因数量稀少被称...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震旦鸦雀为中国独有,因数量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是全球凤毛麟角的濒危鸟种,已被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

②相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环境问题要早发现、早查处、早整改,决不能养痈遗患,严防对生态环境造成永久损害。

③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即将诞生。

④二十载劈波斩浪,二十载春华秋实。“一国两制”在香港的伟大实践,演绎出精彩的时代画卷,镌刻出民族复兴的丰碑。

⑤在盛大的沙场阅兵中,三军将士精神抖擞威严伫立,新型导弹寒光闪闪、坚不可摧,展示出了能打胜仗的高超战斗力。

⑥在砥砺奋进的五年中,我国科技创新项目擢发难数,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A. ①③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②④⑥

 

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搭配不当。风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一般不用来形容动物。②正确。养痈遗患: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③正确。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④正确。春华秋实: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后引申比喻文采与德行,亦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⑤张冠李戴(相似混用)。坚不可摧:坚,坚固;摧,推毁;非常坚固,摧毁不了。此处应为无坚不摧。⑥误用褒贬。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禹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结来了对早年政治生活的回忆,发出了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志向的誓言。

(2)《赤壁赋》中苏轼认为:如果从事物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所以不必羡慕江水明月。

(3)《岳阳楼记》中滕子京不以贬谪为意,仍积极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范仲淹对滕子京治理岳阳的充分肯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古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注】①黛域: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②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 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 黄裳词上片写竞渡,“飞出”写群舟竞发、急划而来的实况,反映了参观者的真实感受。

D. 黄裳词下片写夺标,一个“衔”字,饶有情趣,写优胜者嘴含锦标返航,可谓传神之笔。

E. 黄裳词采取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场景,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春,字若木,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高阳、献二县,征授御史。太仆少卿徐兆魁攻李三才,因痛诋顾宪成。春三疏首发其憸邪。出按湖广,请予礼部侍郎郭正域及光禄少卿顾宪成恤典。楚宗人以讦伪王事,锢高墙者甚众,春为讼冤,寻复请释回故宗家属,语甚切至。咸宁知县满朝荐久系,奏请释之,因请并释王邦才、卞孔时。又再疏劾守备中官杜茂,且备陈采榷之害,言:“臣不忍皇上听小人之谋,名出汉桓、唐德下,为我明基祸之主。”帝以湖广地为福王庄田。春三疏力争,帝降旨切责。叶向高致政去,方从哲为首辅。春抗疏言:“今天下人材则朝虚野实,货财则野虚朝实。从哲不能救正,而第于福王则无事不曲从。臣尝叹皇上有为尧、舜之资,而辅佐无人。仅得王家屏、沈鲤,又俱不信用。其余大抵庸恶陋劣,奸回媢嫉之徒,不意至从哲而风益下。臣闻从哲每向人言,辄云内相之意,是甘为万安、焦芳,曾赵志皋,沈一贯之不若也。”从哲疏辨乞去。帝慰留,而责春妄言渎奏,出为福建右参议。寻丁父艰。天启初,起故官。召为尚宝少卿,历迁光禄卿。五年,魏忠贤党门克新劾春倚恃东林,父作子述,削籍归。

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疏请皇太子出阁,从之。累疏引疾,不允。九年,条上战守之策,并论贼三可击状。帝如议敕行。十一年,黄道周、刘同升等谏杨嗣昌夺情,被贬谪。范景文等疏救,春名与焉。明年正月,削景文籍,置春不问。春为御史,甚有声。及居大僚,循职无咎。会上疏请改折白粮,忤旨,罢归。是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B. 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C. 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D. 崇祯九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历尚书/总督仓场/条行厘弊十事/以劳瘁予/告未几/起南京户部尚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恤典,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等的典例。

B. 首辅,明中期后,内阁大学士成为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首席大学土称作首辅。

C. 削籍,朝廷对官员的处罚方式,官员登记在册,因获罪从官名册中除名即为削籍。

D. 出阁,古时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泛指女子出嫁;皇子大婚,亦作“出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春为人正直,屡次替人讼冤。他为楚宗人等申辩冤屈,既而言辞恳切尽理地请求释放其故宗家属;他还曾先后上书请求释放满朝荐、王邦才、卞孔时。

B. 子春人格独立,绝不屈从权贵。他多次检举太仆少卿徐兆魁为人狠毒、陷害忠良;他断然拒绝魏忠贤同党门克新的拉拢,据理力争,使得对方削籍而归。

C. 子春敢于直谏,指出皇帝弊端。他多次上书力争,反对皇帝把湖广大片土地赐给福王作庄田;他上书直言方从哲并非救正之人,皇帝任命其为首辅不妥。

D. 子春忠于职守,在职多有作为。他任南京户部尚书时,上书提议有关皇太子的事项,分项陈述守战的策略.分析击溃叛军的必备条件,均被皇帝采纳并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忍皇上听小人之谋,名出汉桓、唐德下,为我明基祸之主。

(2)从哲疏辨乞去,帝慰留,而责春妄言渎奏,出为福建右参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自2017 年9 月1日起施行。作为校内教学的有益补充,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承载起学生对于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和分众化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课外辅导行业已经成长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2016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 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 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700 万至850万人。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风生水起,不仅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重视。

(摘编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辅导教育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课外辅导家长调研》)

材料三:

中新社北京2月26 日电中国教育部26 日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决定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治理“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为此,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开展此次专项治理行动。

除治理安全隐患、无证无照等问题外,此次行动还将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行为。

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同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对于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有关方面将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对于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摘自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部决定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不仅为民办教育的培训提供了法律保障,还维护了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B. 近年来,民办教育承载了学生对教育多样化、个性化越来越多的需求,对校内教学作了有益的补充。

C. 据材料二图表可知,多数家长认可中小学课外辅导的重要性,且对课外辅导费用的支出有强烈意愿。

D. 民众对违背教育规律、以“应试”为导向的各种校外培训行为反响强烈,教育部决定展开专项治理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揭示了民办教育培训所存在的优劣现象及其成因,材料三阐述了政府对其弊端进行整治的措施。

B. 资本市场的青睐让民办教育风生水起,教育部的专项整治行动对民办教育培训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C. 民办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应试”“超纲”等不健康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不仅需要顶层制度高位协调,也需要基层单位认真实施。

E. 教育部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现实针对性强,整治措施具体明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3.结合全文,概括专项治理行动所涉及的众多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镇陶心

杨安鸿

路过铜川王益区时,听说附近有个村落因“陶炉陈列”得名,且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耀州瓷曾伴随驼铃走向世界,不看看,我觉得是一种遗憾。站在塬顶远眺,入镇一条小路,忽下忽上、忽左忽右,路一边住人家,路那一边,平平的房顶,高高的烟囱。窑上叠窑,人家上有人家,是古镇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当时叫我极惊诧的,却是古镇的颜色。

夏日的陈炉,不缺郁郁蓊蓊的绿色。可我感觉,有红地毯铺在地上,有红绸缎舞在塬上,有红灯笼挂在眼前,甚至有審火蔓延脚边。这里砌窑的红砖,长、宽、高都比别处要大,这让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的愿景,更加显眼更加强烈。然而,加重和放大红色的,却是肥嘟嘟,像极了腰鼓、水桶的一种物件。懂行人说,那叫匣钵。有人家用它砌成四面院墙,圆鼓鼓叠加红彤彤,宛若好客的笑脸四处绽放。也有人家用来装饰了门楣和窗棂,小日子看着热乎乎、暖烘烘的。最多见的,是填上泥土作了花盆,里面的红辣椒、绿蒜苗迫不及待要调剂人们生活似的疯长。

瓷器抟泥成型,转轮就制,亦如幼苗破土。宿命的陶冶和烈火的考验面前,是匣钵父兄样将瓷器揽进怀里,悉心庇护,同甘共苦,成全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成就一份流光溢彩的美,也成长了一抹引人注目的赤子朱色。红,是烈火真金的红,是磊落胸怀的红,是劳苦功高的红,也是鞠躬尽瘁的红。我为匣钵在陈炉的当红肃然起敬。我感动陈炉人知恩图报、不离不弃的善良。

有一院落,祖孙二人在家,奶奶在窑洞前摘韭菜,八九岁的孙子趴在炕上,面前摆了书本,眼睛瞅着电视。三个游客屋里屋外一番参观,提出要为老人照相。也许,对生活的满足无需额外形式的展示,也许,孙子刚放下书包等着吃饭呢,老人笑而不语,连连摆手。他们诚恳又急切,说都是美术学院的老师,感慨黄土文化的厚重,想把典雅烂漫的陶瓷艺术、质朴纯真的窑洞文化,也想把好客热情的陈炉人一并摄录下来,带给学生……我敢肯定,绝不是这番话,而是他们面上的神色,让她放下手上的菜,忙着整理毫不凌乱的头发。谁知,孙子隔墙能看见一样,大声提醒“我饿得很,你快做饭嘛”。这一幕令我想起,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朋友的茶水喝干了,找景区的商店续杯开水,连着被几家拒绝,遂感叹人心不古。我当时倒理解店主们的为难,现在也理解这率真的小家伙:每天面对无数的人,每个请求都不加拒绝的话,举手之劳也是浩繁的工程。足足有十来分钟,老人像个群众演员,拘谨而听从指挥,孙子则用高一声低一声“别照了”“快做饭”的叫唤,表达要回到正常生活轨道的期盼。我不知道,日后这些美术老师会不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当时伴随快门欢快响起的,还有一遍一遍轻言细语的安慰,有一声一声在就头不断制造的“炕意”。同学们!包括了画面之外的声音与互动,才是这一帧民俗图画的完整内容。

陈炉几乎家家烧瓷器售瓷器,却少见拼命推销和围堵兜售,店主似乎都有更重要的事做。我准备新买一把茶壶,掌柜的蹲在街边,举着护眼面罩,电焊一扇橱窗。我挑选好,他报完价扭头接着千。我是习惯讨价还价的,他再不回头,瓮声瓮气传出一句“我没多要你的”。我们吃饭的隔壁,是同一老板娘经营的瓷器门面。吃饭的人多,隔壁很难照顾,有人问价,她斜身从侧门扫一眼,有人还价,她大喊“没有多要你的”,然后,咯咯直笑,仿佛对还不成价表达歉意。不专门看管,多是盈手可握的玩意儿,不怕顺手牵羊?她像听说不可思议的一件事,“那怎么可能”,咯咯又笑。

镇上有家供游客体验做陶的陶吧。一个小女孩在拉坯轮前体验。随着木轮的旋转,泥胎在手中帽子样长高。手随泥走,泥随手变,每个变化都引起小姑娘一声尖叫。小姑娘不时地停下,满是泥的小手背在身后,嘴吸吮着妈妈手里的饮料。她旁边的那个五十多岁的工人,却一下也没有停止手上的动作,浇水,翻搅,再稀释,再翻搅,瞅时机,将泥送到小姑娘手边。汗水打湿的鬓角和胳膊,随着动作闪闪发亮……最后,工人将小姑娘的“作品”用微波炉加热定型,以便小姑娘带回家去。这样真好!共同的劳动成果被凝聚固定了,汗水和热情有了见证的载体。我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在家中某个地方,这件稚嫩的作品,突然闯入她的眼帘,小姑娘,或者,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她,一下回忆起这个夏天,回忆起古镇陈炉的这一幕,意识到,留在“作品”里的,其实是古镇人的陶心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陈炉古镇的颜色,用笔细腻,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B. 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讲述了一景区的几家商店都拒绝为游客续杯开水的事件,表现了对小孩“炕意”的理解。

C. 作者善于以小见大来表达情感,比如通过老奶奶答应游客照相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对质朴人情的赞美之情。

D. 作者写掌柜专注电焊,瓮声瓮气对待买瓷器的顾客这一情节,委婉地指出古镇也有些需要改进之处。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古镇的红色”,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古镇人的“陶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